Blog

对待AI

v,公众号:madlineCG艺术实验室

当你遇到一个不可避免的冲击的时候:

  1. 想想“冲击”的侧面是什么;

  2. 想想如何利用“冲击”?

AI 显然会让很多东西发生改变,而且,这是不以你我的意志而转移的——其中当然也包括行业的变化,比如某些工种规模的缩减。这意味着当拐点出现的时候,你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是换一个赛道(不必要把它看成贬义,比如我当年从室内设计行业转行,目前看是一个时机不错的决定)还是在目前的赛道上做出改变以适应新的游戏规则。

目前的赛道会变成什么样?我没有办法断言,但是 ChatGPT 的老板这段
推文带来了一些想象空间:

“电影将会变成视频游戏,而视频游戏将会变成无法想象的更好的东西。”

电影和游戏肯定会发展成非常有想象空间的东西——这个东西百分之百会比现在更有商业价值,你要思考自己在这个商业体系里面会是什么样的角色,你的角色如何施展自己现有(或虽还未拥有但应该要具备)的才能。

而要挖掘“在这个体系里你能做什么”,排斥它是不行的,相反,你得贴近 AI,真正去用一用,这就是这一篇内容我想和你们探讨的东西。

AI 目前来说当然并不是完美的。

ChatGPT 刚出来的时候基本上是被当成一种聊天机器人,你输入文字,它输出文字回复。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这样的生图软件流行起来之后,你输入文字,它输出图像。

如果输出的文字和图像有问题, AI 就会被一些人认为是言过其实的废物。

你要是把它当成搜索引擎、计算器、古诗词网站的电子版或脑筋急转弯机器人……那它目前仍然很可能是个废物。

目前 AI 生成文字/图像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和它们理解输入/生成信息的机制有关系,这种机制和“像人一样思考”差别还是很大的。
但是,同时 AI 又已经被广泛应用了,非专业的我不说,只说和设计绘画相关的。
AI 出来这么久了,很多概念你们应该也都有些了解,比如文生图(输入文本生成图片),图生图(线稿生成色稿、图片放大或扩展、调整图片某些细节等等)这些都太常见了,还有根据基本构成替换内容元素、模仿风格生成图片等等
我在推上看到的下面这个蛮有意思,根据基本结构,更换文本后可以生成不同信息/不同风格的图片:

关注 twitter 上的 @hugovntr 和 @philz1337x,他俩最近研究的技术都可以被运用在 comfyui 上,且有开源计划

对于所有这些和艺术设计创作相关的 AI 应用,总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1. 为了输出确定的结果;
  2. 为了提示更多可能性。
为了输出确定的结果
这个很好理解,当你对要求或者目标有了自己的理解,你把理解转化为提示词(prompt),选择合适的模型,调整参数,根据输出的图片和自己想法之间的差距,反复调整提示词/模型/参数,直到图片更接近自己的想法——输出确定的结果。
生成图片是如此,和 AI 交流获得某个文本类的答案也是如此,总之,你的目标是让 AI 给你一个和你想法更接近的结果。
要想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学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当然门槛还是很低,毕竟你不是要“开发”AI,只是把它当成工具而已),好在只要你乐于学习,网上有大把的教程。
而且,这类教程往往你会了就是会了,和学 3D 不一样,它不存在什么“熟练”的问题,比如在 comfyui里,你用一个流程达到了某个目标(给一个线稿上色),你就可以把这个节点流程存起来,下次还需要给线稿上色(相似的目标)时,调出来直接用就完了。
至于生成的图片用来作为贴图素材的来源,还是直接作为完稿使用,那是你个人的选择了。

为了提示更多可能性

这是我个人更喜欢的方式——利用 AI 来提示可能性。
在上一期更新中,我有说过:
我的“娱”“乐”“成就感”的来源是——我按我的想法做出了一个东西,而且它确实按我的想法运作了。
“IT WORKS!”
但在现实中,我们要创作一个很符合想法的东西,会遇到很多困难。
比如:
知识量不足的困难
由于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知识涉猎狭窄的文盲,而仅仅凭借新奇的创意,是不足以让一个想法非常可信的。即便你有一个非常妙的构成形式,也可能因为不知道填充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组织画面。
类似于——你知道一个核物理实验室里可能会有什么东西出现吗?你知道老旧的城墙表面是什么效果、可能有哪些痕迹吗?你知道蒸汽朋克世界观里的飞行器通常具备什么样的共性特征吗……
由于 AI 被投喂训练过大量相关材料,你会发现把 AI 当成内容素材提示器,它的效果可能比你硬盘里的积灰的图库还更好用。
读图量不足的困难
反过来,如果你已经非常明确自己想要画的内容,比如你设想中的一栋看起来压迫感很强的科研大楼——但由于你看过的图太少,自己试验得也太少,你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镜头和透视可以表现出这种压迫感。
你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提示词,生成各种不同的图片用作镜头和透视的参考——如果你只是学习它们的优点,并用在自己的创作上,怎么可能不是对自己能力有效的提升呢?(放心,只有犯了精神洁癖的行外人才会觉得这是抄袭)
也就是说,即便你根本不想“被 AI 带着走”,只希望由自己主宰创作更好的作品,善于利用 AI,AI 输出的具有提示性的信息也可以让你学到很多。
这是在我看来对于 AI 更好的用法。
有没有比这个更底层、更有营养的用法呢?
有,那就是和 AI 做想法上的讨论,这是我本次更新想说的重点。
和 AI 做“想法上的讨论”,也是为了“提示更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你可以利用 AI 完善你原先的想法中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多轮对话中启发新的或者更深入的想法,这些想法很可能具有非常大的视觉表现空间。
PS:讨论通常基于大语言模型(LLM),比如 ChatGPT、Claude、Gemini 等,也包括开源模型如 Llama3、Mixtral 这些。
初阶的案例是和 AI 做简单的问答:
案例 1——简单的问答
基于 ChatGPT-4
Q:在我的一个用于游戏/电影的概念设计(严谨程度中等即可)中,基于驱逐安置难民的用途,一系列的临时性建筑将被建立在一个废弃的水坝上面(水坝虽然已经废弃了,但是仍可能有非常湍急的水流动),如果我希望这个设定成立,我应该注意些什么?
以下是 AI 的回答,我把其中可能对视觉化有影响的词标记了下划线,当我看到这些词的时候,我大脑里有了一些先前可能没有的造型印象:
A:要想在设计中做到设定的可行与真实感,以下是一些你可能需要考虑的方面:
1. 结构稳定性:任何建筑都需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湍急的水流中。考虑到这是一个暂时的安置点,建筑可能必须使用轻量且易于快速建设的材料。这就需要你仔细研究的构造技术和材料,如建筑模块化等。而为了使得建筑安全,你可能需要设定一些支撑系统,例如用于抵消水流影响的锚点或脚手架。
2. 安全性:建筑必须提供给居民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这可能包括设计出紧急疏散通道,避免突然洪水的冲击。同时,集合点、疏散路径以及必要的生命安全设施,如防火、防溺等也必须要被考虑进去。
3.连接问题:你需要确定怎样连接临时建筑和地面,以及怎样让人们安全地进出。考虑垂直和水平运输问题,可能需要建设桥梁、隧道、电梯或者缆车。
4. 可持续性与基础设施:考虑建筑的电力,食品供应,卫生系统(包括废物处理),供暖(如在冷的环境中)等因素。你需要考虑如何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提供这些基础设施,可能的解决方案可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独特的废物处理方案。
5. 公众接受度和文化因素:考虑到公众可能会对废弃水坝的再利用表示关切,你需要确保设计考虑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公众感受。
这是一个发挥创新的机会,因此你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在水坝上建设临时性建筑的种种挑战。你也可以参考一些类似的设计,例如水上人家、河上的浮桥,或者其他建筑在水上的项目来获取灵感。
可以看到,在 AI 给出的回答中,包含很多“看着就感觉如果变成图像会很有意思”的信息,这些信息仅仅依靠你自己现有的知识量可能是会考虑不周甚至完全被忽略掉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创作无趣,是因为你没发现更多的可能性,而 AI 可以提示出它们,你当然还可以就这些可能性进一步和 AI 切磋出更视觉化的点子——也就是多轮对话。
高阶的用法是通过和 AI 做多轮对话来开发想法:
案例 2——多轮对话
基于部署在我个人电脑上的开源模型 Qwen:110b。
注意,这可完全是一个离线/不需要接入网络的语言模型,也就是说,它和我对答所需的算力完全由我自己的电脑提供,放在一年前,这是让人想也不敢想的高度。
预警,对话会比较长,以下紫色的文字是我的延伸思考,不是提供给 AI 的文本或 AI 的回复,对于我认为有视觉提示价值的文字,被划了下划线。
Q:我想和你探讨一个创作话题,我有一个创作灵感,我希望通过讨论,可以把它视觉化为一些画面。
注意,我不需要你直接告诉我应该画些什么,我希望通过一步一步地讨论和推理,启发和具体化我的想法,仅仅当我问你关于某个想法的意见的时候,你再针对这个想法表达你的观点和建议。此处必须提示 AI 不要直接给出画面描述,而要“一步一步地讨论”,这个提示才能让更多决策权掌握在你手里,不至于让 AI 过分先入为主
A: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过程!请开始分享您的创作灵感或者故事概念吧。无论是抽象的想法、特定的情感、历史背景、未来设想还是对自然的观察,每一步我都会帮助您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转化成视觉画面的线索,逐步构建出丰富的视觉叙事。您可以从这个灵感的核心开始讲起,比如它是什么,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者信息?
Q:我的创作灵感基于两个短视频,我给你描述一下它们的大致内容:
短视频 1:文字为前文短视频前面的文字,此处省略
短视频 2:文字为前文短视频前面的文字,此处省略
我觉得”在某个高度之下/之上,存在某种可能令正常人类产生某种变化的气体“——这个想法可以被一个类科幻的故事所利用——而产生的变化可以像第二个视频那样,让人脑被控制一般驱使着做出某些行为。我希望这个点子被运用在现代城市(而非短视频的自然环境中),而且我希望故事所涉及的地理范围不那么大——比如在一所住宅内部。我需要明确向 AI 强调和短视频内容有差别的地方——是在非自然环境里。
你觉得关于这个点子,气体在我所描述的空间里,可能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从而使得最终的画面视觉效果很好的概率得以增加?要提醒 AI,各种点子应该围绕“更好的视觉化”展开,因为很多想法可能很不错,但和画面是并没有什么关系的,需要做个排除。
A:将自然界的奇妙现象与现代城市环境相结合,可以构建出一种紧张且充满隐喻的氛围。在住宅内部设定中,这种“控制气体”的存在可以被巧妙设计为某种未知的、实验性的污染物或者人为释放的心理操控剂。可以看到,AI 确实理解了我的意思,而且在我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提出了这种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
考虑到故事的核心是人类行为的改变和心智的控制,你可以探索以下几个视觉化方向:
1. 意识扭曲空间:受影响的人居住的空间开始出现视觉上的扭曲,比如墙壁上出现不规则的波动纹理,或是家具以超现实的角度倾斜,反映出他们混乱的认知状态。如果画面被设定为第一人称视角,是一个好想法
2. 颜色与光影的操纵:气体可以被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难以察觉的光雾,它改变了房间内的光线,使用冷色调(如蓝紫)来暗示压抑和控制,与周围温暖的家庭氛围形成对比。
3. 行为的异常表现:视觉上展示人物的日常动作变得机械化或怪异。例如,他们可能会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自动重复某个特定的动作,或者朝着固定的点凝视,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所指引。动态上的提示
4. 环境的双重性:正常的家庭物品或空间可以转化为象征控制的元素,比如镜子中扭曲的人像反映心智的变化,或是植物以不自然的角度生长,暗示着自然界规则的被篡改。这个也挺有意思,但是需要和你设定的世界观/夸张度结合起来,在我的设想里,这个太夸张了
5. 视觉上的分层与重叠:为了展现寄生虫般的操控感,可以设计某些画面中的叠加效果,让正常的现实影像和受到控制时的幻觉或妄想视觉重叠,创造一种迷离且不安的感觉。有意思
通过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你可以构建一个既科幻又心理惊悚的故事场景。每一张画面都能够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挣扎、外界环境的不真实感以及他们无法逃脱的困境。这样的视觉叙事将会非常引人入胜。
Q:我大概想了一个框架,现在我把它的梗概描述给你,等我描述完我的想法,你可以基于我的想法,发散给我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应该有利于让故事变得更吸引人、在画面的创意表现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或者让故事更合情合理,提高可信度。
A:非常期待您的框架!请详细讲述您的故事梗概,我会根据您提供的内容提供创意建议,以增强故事吸引力、视觉冲击力以及逻辑合理性。无论是角色发展、情节转折还是视觉元素的融入,都非常乐意帮助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Q:基本背景 1:由于某种原因,这个城市距离地面 70 厘米以上的空间中充满了某种气体(而距地 70 厘米以下的部分以及地下部分仍为正常的空气),接触到这种气体的常规物体,都会从外到内渗透色彩斑斓的霉变,而生物(包括人类)会因为接触到这种气体,大脑被霉菌控制成为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
基本背景 2:由于大部分人类都暴露在高于 70 厘米的部分,这个城市里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经成为了行尸走肉。
基本背景 3: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孩子大约初中的年龄),空气产生异化的当时,他们恰好在他们住宅的地下室里爆发了一次争吵(原因可能和母亲有关,总之,他们不是一对关系和谐的父子),因此逃过了一劫。
故事的梗概:父子在异化空气无法达到的地下生存,偶尔他们得冒险上到地面去获取食物或者寻求可能获得救援的方法……在这期间有些许故事发生(这些小故事丰富了世界观)。终于,在他们几乎找到某种逃生方式的时候,父亲不幸被异化的空气感染了,在一段奇特的相处时光之后,儿子面临着需要独自寻求救援的境况。
我的大致构想是以上这样的。基本上我是临时瞎编的:)没有提前计划,但不得不说,AI 给我提供了一些灵感
A:这个故事设定融合了末日生存和亲情的主题,同时具有强烈的视觉潜力。基于您的梗概,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画面表现:
1. 独特的视觉对比:利用70厘米这条分界线作为视觉上的分水岭,地面以上的世界可以通过高度饱和、异常绚烂的颜色展示被霉菌控制的混乱与异化,而地下则保持一种压抑的暗色调,强调父子俩的孤立无援和求生环境的艰苦。这种对比可以强化故事的情感层次。确实说中了我的想法,我觉得有趣的点正是在于反差
2. 霉变的艺术化表现:霉菌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物体表面,可以通过抽象或超现实的方式展现其内在渗透,比如家庭照片开始出现彩色的裂纹、家具上生长出类似生物纹理的图案等,为画面增加神秘感和深层含义。有些夸张,除非能给生物纹理的图案找到一个理由
3. 父子关系的视觉隐喻:在地下空间,通过光影变化和细节设计来表现父子间的紧张与和解。初期可以使用硬边阴影和冷色调展现他们的疏远,随着故事发展,光线逐渐温暖,象征情感的升温。这部分比较适合视频媒介
4. 异化人类的形象:被控制的人物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的僵硬、面部表情的空洞以及身体表面隐约可见的霉菌纹理来表现,创造出既恐怖又悲凉的氛围。同时,父亲在感染初期到晚期的变化可以设计成一个逐渐丧失自我的视觉过程。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大脑里已经有了相关画面
5. 寻找救援的冒险:上地面获取物资的情节中,可以包含一些紧张刺激的场景,如巧妙利用被控制生物的特性(比如它们对颜色的反应)来躲避或解决问题,既增加了故事的动态性,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想象空间。利用被控制生物的特性是一个有想象空间的点,可以进一步挖掘
6. 情感高潮的创意设计:父亲感染后与儿子之间的互动是情感的核心。可以通过独特的场景设置,比如父子在一个充满异化植物的小温室中谈话,背景是色彩斑斓却死寂的美丽,来突出他们之间最后的亲密时刻和即将分离的苦涩。由于孩子不能接触异化的空气,这段父子之间的剧情应该在地下室分界处展开,父亲在地下室外的高处,而孩子在地下室门口
7. 最终逃生的视觉象征:为儿子找到救援设计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或装置,例如通过一片地下生长的特殊植物引导他发现出路,这些植物与地面的异化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纯净与希望。有意思
这样的故事框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创意空间,也深刻探讨了亲情、生存和人性的主题。
Q:好的,让我们接着讨论。咱们从室外环境开始吧,我的故事里可能会涉及部分城区的街景和主人公所在社区的环境(当然大部分剧情仍然发生在室内),在我初期的设定中,我希望通过“色彩斑斓的霉菌”从视觉上区分“被影响到的环境”(70 厘米以上的空间)和“未被影响到的环境”,继续深入推敲的话,你认为在这个剧情框架下,室外部分可能有哪些视觉上有意思的变化,在这一轮对话中,你不必拘束于我的构思,可以放开提出一些在视觉上有新意的点子,注意,这些点子都应该具有相当的可信度。此处提醒 AI 可以发散想法,以免 AI 只局限于我提供的条件中
A:在这样的设定下,室外环境可以成为展示人类文明与自然侵蚀之间冲突的绝佳舞台。以下是一些旨在增强视觉冲击力和故事沉浸感的创意点子:
1. 过渡区域:设计一些场景,展示70厘米分界线的具体效果。例如,一面墙被色彩斑斓的霉菌覆盖到一半,另一半保持原样,这种明显的分割可以直观地传达故事背景。这是我已经提示过的想法,当然必须这么做
2. 霉变生态:在被影响的街道上,展示一种新的“生态系统”。植物和建筑物表面生长着异彩纷呈的霉菌,而这些霉菌又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比如形成一种类似网络的结构,显示出它们之间神秘的共生关系。一些区域可能有巨大的、由霉菌构成的艺术品般的存在,象征着自然界对人类空间的重新诠释。可行,但是需要找到霉菌形成特殊造型的理由
3. 动态色彩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霉菌的颜色可以展现出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在日出和日落时分,这些颜色更加鲜艳,而在夜晚,利用荧光效果使某些特定种类的霉菌发出微弱的光芒,创造出既神秘又略显恐怖的氛围。可行,从这里可以发展出一些夜晚的画面,这个是我刚开始没想的
4. 人类痕迹的侵蚀:展示被遗弃车辆、广告牌和公共设施等的霉变过程。比如,汽车表面覆盖着各种图案,仿佛是自然界对机械文明的“彩绘”,或广告牌上的文字被霉菌逐渐吞噬,只留下模糊的轮廓,象征文明记忆的消逝。在痕迹中可能可以体现人和霉菌的互动关系,如果霉菌是快速生效的,可能就不会存在什么互动的“痕迹”,如果是逐渐生效的,我就得为这个过程做一个可信的设计……但这可能和父子俩因为临时身处地下室而逃过一劫有些矛盾,需要取舍
5. 异化动物:在某些场景中引入受霉菌影响的野生动物,它们或许有着异常的颜色或行为改变,比如鸟类羽毛颜色异变、小型生物在彩色霉菌覆盖的地面上寻找食物,这些元素能够增加生态多样性和故事的复杂度。按照设定,地面上(70 厘米以下)不会有保持活性的霉菌,但我可以把霉菌画成落地后成为灰色粉末的样子,这是具有视觉表现空间的
6. 天气与光效:将天气变化融入视觉设计。例如,雨水冲刷后的街道上,色彩更加鲜亮,但很快霉菌又开始迅速生长;或是在雾气蒙蒙的早晨,模糊了正常与异化的界限,创造一种超现实的氛围。霉菌对干湿环境的不同反应,比如在潮湿的环境中霉菌生长更疯狂
7. 警示标记与人类最后的努力:在一些区域,可以看到未被完全侵蚀的建筑物上残留的人类标记,比如涂鸦、临时围栏或警告标志,这些都提醒着观众,这里曾有人试图抵抗或者逃离。同第4点
通过这些细节设计,室外环境不仅成为故事视觉上的亮点,也深化了故事背景和世界观的构建。
Q:在 70 厘米以上的空间中,如果只是全局的“色彩斑斓的霉菌”沾染,最终视觉化之后的效果未免有些单调,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视觉的层次感更好一些?到这个阶段,我已经有对环境的视觉构想了,提前判断出“如果都是色彩斑斓的感觉,层次上会出问题”是基于我的创作经验的,所以不要指望 AI 能帮你回避学习,当你意识到问题,告诉 AI,然后让它提出想法也是一个路子
A:确实,增加视觉层次感可以极大丰富故事的表现力。以下是一些策略来实现这一点:
1. 层次分明的颜色梯度:霉菌色彩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斑斓,可以设计成从地面上方70厘米开始是较为淡雅的颜色,随着高度增加,颜色变得更加鲜艳和复杂,形成一种视觉上的深度和距离感。AI 提出了渐变的概念,这有可能是可行的(可能和异化的空气浓度相关)
2. 动态的生长状态:展示霉菌的不同生长阶段。有的地方霉菌刚开始蔓延,呈现出新鲜湿润的绿或蓝;而有些区域则已完全成熟,色彩斑斓且纹理密集。通过这种变化,可以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多样性。像树叶一样,霉菌可能寿命非常短,老去/死去的霉菌在色彩上和新生的霉菌有明显的差别,这在画面上就可以体现为色彩饱和度上的对比差异
3. 结构与纹理的差异化:不同的表面材质上霉菌的生长形态不同。例如,金属表面上可能会形成类似结晶的图案,而布料或纸张上则可能是细腻的斑驳纹理,这些差异能够增加场景的真实感和复杂性。
4. 人工与自然的融合:在被影响的环境中融入自然元素与人造结构的相互作用。比如,霉菌沿着电线蔓延形成奇特的“电路”,或者在废弃机器上生长出类似生物器官的形态,这种结合可以创造出超现实但又引人入胜的画面。这是有意思的,在城市场景中,霉菌沿着线状结构(比如电线)延伸出特殊构成形式的可能性非常大
5. 光影效果的巧妙运用:利用光影对比来突出霉菌的纹理和色彩。例如,夕阳的斜光照亮一面墙上的霉变图案,或是月光下,某些荧光色的霉菌在黑暗中微微发光,形成独特的视觉焦点。
6. 区域特色:不同的社区或街区可以有不同的“霉菌生态”,比如商业区可能因为污染程度、人流密集度不同,导致霉菌的颜色和种类有别于住宅区,这样不仅增加了故事背景的丰富性,也让每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感。此处 AI 意外地提到了“商业区”,作为对比,确实可以让父子俩爬行外出的时候进入一个这样和住宅明显有差别的场所,在这个场景里应该能发展出一些小故事
7. 人类遗留物的特定霉变:在某些关键物品或地点上设计特殊的霉菌形态。比如,一顶遗弃的帽子上长出了模仿帽徽图案的霉菌,这样的细节可以无声地讲述背后的人类故事。
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构建出一个既丰富又层次分明、充满故事感的视觉世界。
Q:室内呢,你觉得怎样和室外能有些区别,虽然这种霉菌在室内和室外都有,我还是想让它们在视觉上有差异化的体现,但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受到阳光照射更多的霉菌和在室内受光较少的会有一些差别。类似这样的创意你给我提供一些,并且描述由于每一种原因,导致视觉上各有什么变化。
A:室内环境的差异化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同时确保这些差异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1. 光照影响:室内的霉菌由于缺乏阳光直射,可能会呈现出更加深沉或更为柔和的颜色。例如,室外的霉菌可能因阳光而有鲜艳的蓝绿到亮黄色的渐变,室内则偏暗紫、深绿或带有灰调的色彩。在某些特定光源(如透过窗户的斑驳光线)下的区域,霉菌可能会呈现出更丰富的阴影层次和色彩对比。 AI 提出了由于光照因素导致霉菌的生长差异,这个差异也同时会出现在室内的不同区域,比如接近窗户的部分生长会更旺盛
2. 湿度与温度:室内空间的温湿度变化可以导致不同的生长形态。厨房和浴室由于潮湿可能有更加茂密、几乎是液态质感的霉菌覆盖,而干燥的书房或卧室中,则可能是薄薄的一层细腻纹理,或是更侧重于干枯和裂变的外观。提出了霉菌因为湿度差异形成的质感上的差别
3. 人造材料的影响:室内墙面、家具等的人造材料对霉菌生长形态的影响。例如,木制家具上的霉菌可能会形成与木材纹理交织的图案,塑料或金属表面可能因为不易附着而出现独特的点状或边缘生长模式。
4. 人为干预痕迹:室内环境中的霉菌生长可以体现人类尝试控制的努力,如墙壁上不规则的清洁痕迹周围有更强烈的对比,或是使用化学剂后留下斑驳的区域。这些痕迹形成了一种与室外自然蔓延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呈现出一种被抵抗和斗争过的状态。
5. 空间利用:在室内,霉菌可能根据房间的功能区分生长模式。比如,图书馆内,书架上霉菌的细密生长仿佛给书籍覆盖了另一层“封面”,而儿童房中,为了保护孩子,可能会有更多人为布置的隔离或防护措施,这些区域周围可能形成独特的、人为干预的边缘图案。如果是霉菌的感染是突发情况,不会出现这些挣扎的痕迹
6. 照明设备与颜色投射:室内特有的灯光(如暖光灯、LED彩灯)照射在霉菌上,可以改变其视觉感知的颜色和氛围。比如,在夜晚,一束暖色调的灯光下,原本灰暗的霉菌区域可能会显得温暖而神秘,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
通过结合这些元素,你可以构建出既符合室内环境特质,又有别于室外景观的视觉体验,同时,每种差异化的表现都基于环境的具体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深度。
Q:在这个设定中,我希望被感染的人类能够带有前面”短视频 2“提到的概念,即人类被霉菌控制着有些无意识的行为,我得为这些行为找到理由——比如他们被控制了大脑之后不由自主地去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你可以提出一些大胆的设想。

A:在这种设定下,被霉菌影响的人类表现出的无意识行为可以是复杂而多样的,旨在反映出霉菌对人类认知、生理机能的深层次干预。以下是一些创新且合理的大胆设想:

1. 环境修复者:霉菌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行为,使得受影响者不自觉地收集和搬运种子或植物碎片,试图重新种植绿色植物。这种行为虽然是无意识的,但实际上是霉菌为了恢复生态平衡或创造更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而进行的一种间接控制。霉菌利用受控的人类建立更适合自己存在的环境

2. 水源导向:受控个体可能会被引导寻找并聚集在水源附近,通过他们的活动无意中改善霉菌的水供应。他们可能会建立简单的引水系统或维护小型水库,而这些行为对于霉菌在干燥区域扩展至关重要。霉菌试图通过(让人类)寻找水源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3. 材料搜集者:人们可能被驱动去搜集有机和无机物质,比如木材、金属碎片,这些材料会被用以构建霉菌生长的理想环境或是简单工具,帮助霉菌扩散到新的生态位。

4. 知识传播者:受感染个体可能会表现出对特定知识的强烈兴趣,尤其是关于农业、生物学或古老的生存技能。他们可能无意识地通过社交媒体、图书分享等方式传播这些信息,间接促进人类社会适应这种新型共生关系。这个不太适合,不应该让人类还保有自我意识,或者不应该保有到这个程度

5. 社交模式变化:被控制的人类可能会形成特殊的社群结构,他们的交流方式和社交行为发生改变,以促进霉菌的群体利益,例如建立更加紧密的社区互助网络,保护霉菌生长区域不受外界干扰。同上,但可以作为一个思考方向

6. 迁移冲动:受霉菌影响的人可能会感到迁徙的冲动,向其他环境更适宜或资源更丰富的地区移动,这种集体迁徙行为帮助霉菌物种的地理扩散。在原视频中,寄生虫控制蜗牛被鸟吃掉,然后扩大散布繁衍,在此案例里,霉菌通过控制人类去做什么,如果多一个环节可能会变得更有意思

7. 保护性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受影响者可能会无意识地保护特定的生态系统免受破坏,比如阻止过度开发或污染活动,这可能是霉菌为了自我保护和长期生存而对人类行为进行的微调。同 1 和 2

这些行为模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也为探索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新型交互关系提供了科幻思考的空间。

以上,我花了一个小时左右和“单机” AI 做了一个多轮对话,这个对话只挖掘了构思中 1-2 级的深度,我没有进一步对 AI 给出的建议做再次提问的原因是篇幅可能会太长,这也是我个人建议一边和 AI 对话,一边画出关系图的原因:

Excalidraw

我在我今年恢复更新的第一篇文章中说过,我利用 AI 创造了一个故事/世界观(上图),大致上也是像上面这样和 AI 多轮讨论出来的,区别是故事更复杂,对想法挖掘得更深,交谈的轮次更多。

不过,仅仅从前面的这组多轮对话里,你也能发现,AI 确实听明白了我的想法——只要你自己具有判断“符合不符合你的想法”的能力,AI 是可以提供相当多可以激发创意的点子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点子并不需要逻辑 100% 严谨,它们只要能提供延伸思考的土壤就行了(这和前面提到的“为了输出确定的结果”的需求完全不一样)。

再说了……

如果不是 AI,你确信会有更合适的人类这么耐心地和你讨论你的创作问题吗?而且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知识量。

相信我,这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