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揭秘人才成长规律)

e 路狂飙

写在最后的前言
午后小憩,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和绿油油的草地,再
看看那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一花一木,心中顿时舒畅了许多。
紧张而又充实,不乏愉快和难忘的五个月时间快要结束了。
与其说是在写作,倒不如用悟道来表述更为准确。在这个过
程中,我一边写作,一边跟朋友互动,并进入了一个悟性的
井喷期。很多模块、很多道理,在脑海中快速发酵,并进一
步融合贯通。三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
自己遍尝的酸甜苦辣,体验过的人情冷暖,以及亲友们的人
生沉浮,在逻辑上都已经初步打通,太多的事情不再迷惑。
回顾自己职业生涯,已经有整整八年的历史了。八年时
间,在人生旅途中不算短也不算长,但足以成就一些事情,
毁掉一些事情。八年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抗战取得胜利所花
的时间,是美国赢得独立战争所用的周期,可以支撑读两个
本科专业,也可以支撑一个人脱胎换骨炼就高手。可这八年
对于我来说,充满了太多的痛苦、彷徨、奇遇和收获。以前
看到某些传奇故事,老是感觉胡编乱造,不太真实,人生不
会那么复杂。想想自己来时路,终于体会到,现实往往比传

奇故事更有传奇色彩。感谢这个以“全球化”和“信息化”
为特征的伟大时代,你给了我太多的养分。
一、世家精英扎堆的密码
近些年来,“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这些概念
在媒体上到处充斥着,似乎成了社会不公的一个脚注。在平
民百姓当中,也广为流传着“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
朴素说法,并在某种程度被奉为真理,似乎也有太多的案例
可以验证。这是人类社会的真实情况吗?!我还真的探究过
这个问题,查阅过相当多的资料,看过很多人的家谱。在这
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富七代”、“官八代”、“穷九
代”的现象,在古今中外都并不鲜见。在我国,多少代都出
过国家栋梁、学界泰斗,或者商界奇才的家族,就有闻喜的
裴家、龙川的胡家、旌德的江家、绍兴的俞家、湘乡的曾家。
在西方近现代,名气比较大的世家,就有罗斯柴尔德、洛克
菲勒、肯尼迪、罗斯福、布什。而日本数百年的商业史中,
这样的家族似乎更多,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就有三井、住友、
岩崎、安田、小泉。
这些世代辉煌的家族我们暂且不说。在现实生活当中,
我们如果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精
英子女成为精英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平头百姓。北方广大农
村中有种可能并不是很精确的说法,讲的是地主世家的后代,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整体上的发展情况要远远好于贫下中

农的后代。最近几年,媒体上报道过一个现象,就是清华北
大等国内一流高校,本科入学新生,家庭出身良好者的比例
逐年升高。好事者还做了一项统计,并粗略发现,无论历史
还是现实当中,大多数精英的家庭背景,都还不错。我在此
特别声明一下,我并不认同“血统论”和“精英论”,并不
认为人类在生理和智商上存在多大差异。而旨在以一种较为
科学的态度,去探究此类现象背后隐藏的密码。
面对这种现象,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人脉,还有人会
想到风水。家族枝繁叶茂、相互联姻,从而使得人脉资源较
为强大,当然是其中重要原因,但光靠这个还不足以确保家
族长盛不衰、英才济济,而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而至于风水一说,流传甚广,谬误甚多,缺乏科学依据,不
足为凭。至少靠我目前的智商,还是理解不了这个东西。这
些年我一直在苦思冥想,大量查阅资料,并跟一些前辈和大
师探讨过。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其实这并不复杂,就是他们有一套更加切合实际,由理
念、习惯和方法组成的模式,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套系统
的东西,在世家和精英圈子当中,有着一定的传承,并成为
了一种常识。而普罗大众,恰恰对此知之甚少,一些理念似
是而非,某些习惯令人生厌,很多方法不得要领。非常耐人
寻味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情况下,切合实际并具有相当可
操作性的理念、习惯和方法,是个完整的体系,而错误和荒

谬的理念、习惯和方法,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上的确存在着信息鸿沟。一些有
助于你事业长足发展的道理,有人中学时代就明白,有人上
大学之时开始知道,有人毕业五年内懂了,有人到了三四十
岁才领悟到,有人五六十岁还是懵懵懂懂。悟道不分先后,
但悟的晚了,会丧失太多机会,也许只能向儿孙讲讲了。可
是这也并不现实,因为你没有成功过,成王败寇,儿孙很有
可能既不听也不信。如果在年轻之时,有人能够系统向我们
传授这些东西,最起码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二、成功背后有序可循
对于世家子弟和精英子女,适合事业发展的一些东西,
可能不需要刻意去教,从小目濡耳染就懂了。特别的家族,
可能还会把人生经验,整理成书世代相传。社会上流传的各
种“家书”、“家训”,也只是这种传承体系中最为表象的形
式,更多有价值的,事实上仍处于秘传状态之中。我是出生
于“九代穷”的农家子弟,虽然一路走来,也曾读过重点大
学,在一些还算不错的单位干过。但适合事业和人生发展的
很多道理,无处可学、无人能教,自己天资平庸,甚至不明
白世界上竟然还有此类系统的知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吃
了太多苦头,别人吃一堑长一智,而我则是吃十堑长一智。
当然也有好心人看你可怜,偶尔蜻蜓点水般点你一下,也就

仅此而已。一则你一下领悟不了,二则也不成系统,基本于
事无补。
实在是太害怕失败了,尤其是害怕一辈子都那样下去,
也不愿意接受命运安排。自己就不断梳理以往的每一个细节,
拼命琢磨周围亲友老乡们的经历,找命运比较曲折人物的传
记来看,并对自己以往的一些观念进行系统反思。终于开始
慢慢突围,步入了良性循环,领悟的东西越来越多,领悟的
速度越来越快,算是暂先稳住了脚跟。回顾一下,非常后怕。
在悟道的过程中,我所有的想法都做了记录,本书内容也是
我这八年来“滚动式悟道”的提炼和总结。也许在很多人看
来这根本不算什么,但我自己还是严肃的、认真的,可能也
属于敝帚自珍吧。
每每看到家庭出身非常普通的朋友们,仍然像我当年一
样,被太多似是而非的东西误导着,在泥淖中痛苦挣扎,心
里就很不是滋味。也许同类,或者是曾经的同类之间,更容
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于是就有了一个想法,把自己的阶段
性人生经验和体会,梳理成书公开出版,与更多的人分享,
给仍处于迷惘之中的、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奋斗者们,带来
一点点启发。本来打算准备地更充分一些,等我退休之后再
行总结,但看到太多缺乏职业生涯发展常识的朋友,实在于
心不忍,先把目前已经领悟到的公开出来,变成社会公共资源

三、自己的责任归自己
一个失败的事业,会拖累一个家庭;太多失败的事业,
会危害到整个社会,进而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近一
年多的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问题。现在社
会上很多低端岗位,20~50 岁之间的人们在拼命竞争着,而
在非常多的城市,企业招聘要求稍微高一些,就难以找到合
适的人才,令企业主非常头疼。很多企业由于人才缺乏,难
以快速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中隐藏着一个绝大
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的现象,我国过多的劳动者,能力结构
和职场竞争力,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提升。
这就造成了就业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 20~50 岁各
个年龄段,都不同程度出现“就业难”,另一方面适应企业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高端劳动力,又较为匮乏,而这本应该
是 35~50 岁之间劳动力,应当承担起来的重任。从这个意义
上来讲,我们每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足发展,已经不单单是个
人问题,也应该是向社会承担的一项责任,是每个公民对国
家应尽的一个义务。
当然,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也不能完全怪我们的劳动
者。毕竟近 30 多年来,我国处于千年未有的转型期。改革
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面临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
快速转型。“全球化”、“工业化”、“商业化”、“都市化”、“信

息化”,是本次转型的重要特征。由于转型太快,很多东西
我们都来不及反应,来不及准备,太出乎我们的想象和预料
了。反映在个人事业发展方面,就是太多的人难以发展出,
与现代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系统的职场意识和职业理念。
最终导致我国事业出现障碍者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欧美发达
国家。也许这是社会转型的代价,但我还是希望这种代价不
要继续下去。

四、事业成功之全程管理
事业成功,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概念,因
此应该引入全程式的管理。对于出身世家和精英家庭的朋友
们,也应该以积极和开放的心态,使原有已经比较切合实际
理念习惯和方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细化和升级,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谈到这里,我与
大家分享两个非常真实的故事,希望能给朋友们更多的启发,
和人生感悟。H 先生,1987 年从某重点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毕
业后,直接到省级重点中学任教。从普通教员一直做到常务
副校长,副处级待遇。虽然事业上发展的顺风顺水,但他骨
子里仍是传统文人,看不惯官场的很多事情,疲于应付错综
复杂的人际关系。终于在工作了 18 年之后,辞去公职下海
经商,帮一个从事化工贸易的朋友打理公司。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到了他朋友这家公司之后,他在行
政副总、销售副总等位置上都呆过,业绩非常突出,项目营
收在五年内翻了十倍。从收入层面来讲,H 先生这几年也得
到了应有的回报。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2010 年下半年,老
板在不同的场合,向他传递一个信息,说帮人帮几年走上正
规就行了,不能老是帮人,最终还是要自己干的,暗示要他
主动辞职。这位老哥也是实在人,明白了朋友的意思,尽管
不想走,还是于 2011 年春节过后递交了辞职报告。朋友给
了他 5 万元的辞职补偿金,并顺便签订了同业禁止协议。

辞职之后,H 先生回到自己原来的城市发展。此时手中
只有 30 万现金,一套房子,儿子还在上大学。每天的任务
就是找项目,先后考察过餐饮、酒吧、麻将桌、净水机等众
多项目。但由于不太懂行、合伙人放弃和合资条件太苛刻等
种种原因,都未能成型。有次我们在网上遇到,他就请教我选择什么项目合适一些。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了几个方
向,一是做化工贸易,代理产品可以跟前东家差异化;二是
做中学生补课班,毕竟是老本行,自己在当地有一定名气,
拥有很多资源,成功概率相当大;三是做餐饮连锁,自创品
牌,虽然没有接触过,但这毕竟是未来十年最有可能出现高
速增长,诞生财富传奇的领域,做上几年也就熟了;四是可
以回到原学校当一个普通老师,毕竟原来的人脉还在那里摆
着,自己教学水平了得,真的想回去还是能行得通的。

但他这几条路都不想走。选择化工贸易,他朋友不乐意,
自己上游没有好的货源,资金也不是太充足。办补课班,或
者回去当老师,他说实在不想干这行了,而且在面子上也过
不去。做餐饮呢,他又感觉自己不懂行,而且这行竞争激烈,
赢得起赔不起。说还想找短平快的行当来做。我们交流好几
天,我的建议很明确,第一、自己熟悉的行业,容易切入并
且成功概率很大,或者选择潜在的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高成长领域;第二、30 万左右的资金,经不起折腾,短
平快的项目看上去很美,但不适合他这样的人去做,很多领域太不懂行,这点钱可能还没怎么做就光了;第三、很多事
情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做,而是客观上必须那么做,为了生
存为了养家糊口,别无选择,在生存面前其他神马一切都是
浮云。

另外我对他讲,太缺乏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两次轻易辞职,造就了他现在异常被动的境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相比起体制内,外面的世界更残酷,直接就是“丛林法则”,
你连体制内的人际关系都适应不了,还敢在江湖上闯?!更
何况当时发展的并不错。如果仅仅是因为厌恶官场,适应不
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就选择下海,无疑是非常错误的一个选
择。他后来想了想,也认同我这种说法。

        一旦到了体制外,就不要再幻想稳定,应该利用有限的
时间,快速积累和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与各种资源,做好应
变的准备。真的有所准备,你朋友出于利益考虑,不一定会
赶你走;即使走了你到同行还是能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或
者完全可以自己另起炉灶,走上真正的经商之路。退一万步
来讲,你们毕竟不是简单的老板和雇员关系,还是多少年的
朋友,他不可能很粗暴直接赶你走,你再呆上一年左右的时间,作为过渡,准备一下退路,还是可以的。没有必要人家
都没说你几次,你就匆匆忙忙辞职了。也不要怪你朋友无情,
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掺杂着太多的利害关系,只是你
对这些东西没有深入去想,犯了职场中的大忌。他又表示同
意我的看法。

五、跨国金领的低级错误
接着讲的这个案例,更具有代表性,主角属于我们普通
人眼里非常典型的金领。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他从幼儿园到高中,上的都是当地重点学校。上世纪 80 年代,从国内
某一流大学理工科专业毕业后,直接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利
坚名校。特别强调一下,不是方鸿渐和唐骏那类学校,也绝
非他们的校友。接下来几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一路凯歌,
拿的是全额奖学金。拿到博士文凭之后,凭着自己非常卓越
的表现,顺利在美国一个细分领域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工
作。这一干就是 15 年,尽管小伙子变成了半截老头,但职
位也从基层技术员发展到了技术总监。在留美人员当中,基
本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到此为止,他的人生一直还是如鱼得水,基本上达到了
一个极致,堪称国人眼中的一个典范。但不妙之事才刚要开
始。2005 年前后,他服务的公司被美国较大领域发展的同行
所收购。按照他的资历和贡献,还是可以继续留下来,一直
干到退休,当然也不排除在集团内部继续升迁的可能。这时
同行另外一家公司,通过猎头来挖他,出任 CEO 一职。但作
为“空降兵”的他,难以摆平平台内部关系,不到一年时间
就被迫离职。

其后的几年内,他又陆陆续续换了很多公司,职位基本
上总监和总经理之间摆动,年薪有高有低,遗憾的是总是长
久不了,每家都是一年左右的时间。回过头来再看,跳的公
司实力越来越差,自己失败案例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不
好找,现在他本人都很茫然,不知道要走到何处去,何时是一个尽头。当然发展到他那种地步,即使再差也要比我们普
通人强得多,而且现在基本也是“不差钱”的主。但对于追
求成就感的他,需求已经跟我们平头百姓大不一样,心灵的
归宿显得更为重要。

也许很多朋友就纳闷儿了。倘若论智商、行业经验、实
力和能力,他都不存在问题。但为什么这几年会出现如此状
况,竟然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其实这还要回到职业生涯
管理课题中来。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了这位朋友,职业经历
的几个重要特征。一、从幼儿园到美国本土企业总监,一路
下来基本顺风顺水,顺利到了几乎不可思议的地步;二、第
一份工作一干就是十五年,期间没有任何跳槽经验,没有其
他企业工作背景;三、在跳槽担任 CEO 之前,一直都是技术
口上历练,缺乏实际的运营部门工作经验。

其实,他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由于几十年来发展的过于
顺利,他自我认同度非常高,感觉天底下没有自己干不了的
事情,跳槽之前很难对新岗位的风险和各类状况做一个恰当
的评估,基本不考虑适合不适合自己,也不考虑新东家给他
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是当一个搅屎棒还是砍刀,或者干脆直
接定位就是牺牲品。这个位置很可能就是一个“陷阱岗位”。
对于有过数次跳槽经验的人来说,这基本就是常识,走马上
任之前肯定是要进行综合评估的,不会轻易中招。但对于他
来说,一是过分自信,将自己的能力在想象中放大,二是缺乏“跳槽管理”意识,掉入陷马坑的概率就比较高了。
每家公司都有一定的独特性,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适用的
管理方法和模式不能一样。他老东家是细分行业的老大,发
展阶段、市场基础、资金实力和员工素质,都是同行所无法
比拟的,如果简单照搬自己原有经验,往往很难行得通,因
为基础条件不支撑你这么做。而且到了新的山寨,在未察明
情况之前,不能乱动,如果动手早了,很容易将自己废掉。
当年宋江上了梁山之后,还按兵不动了一段时间。如果他在
运营岗上呆过几年,这个道理也基本是常识,可惜他缺乏这
方面的历练。可能他遭受挫折之后一直也在反思,但结果并不对路,也可能是一旦恶性循环,再难回头,导致五六年来
还是没有摆脱这个怪圈。
这也是此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而且一犯就是致命的。
他的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实际上在国内,类似的情况在大
型国企、外企和民企的职业经理人,特别是在总监这个层次
上比较常见。他们一般都是从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空
降到”圈内中小企业,出任总经理或者总监,有的是创业和
运作新项目。表面上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有竞争力的
待遇,实际上很容易牺牲掉,一个非常卓越的人才,慢慢在
别人眼里退化成“垃圾”。这是比较高级的错误,普通白领
们还没有机会犯得上。在此讲这个案例的意思是,无论你之
前多优秀,一定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你还是不可避免存在很多思维盲区。虚心、低调,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还是要请
教过来人,甚至要多多不耻下问。否则只能如同《三枪拍案
惊奇》中台词说的那样,马死的快(Must die)!

铁律之一:将更多时间浪费在抱怨当中,而没有用在实
际能力的锻炼、提高和结构优化方面,这会影响到自己专业
素养的持续和稳定提高。即使某天机会突然降临到头上,往
往也会由于水平不够,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身边溜走,酿成
无边遗憾。
在人的生命长河中,有着太多不如意。从小家里经济拮
据,上不了重点学校,没考上喜欢的专业,有情人难成眷属,工作机械单调且收入不理想,在就业、买房、婚姻等方面的
拼爹游戏中没有任何可资利用的资源,升职机会老被别人抢
去,......。这一切也许就是职场当中绝大多数小人物典型的
素描。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无奈,有人彷徨,有人压抑,也
有人以苦为乐将此看作上苍对自己的考验和磨炼。

       人在本性当中,都或多或少有着浮躁的一面。迅速致富、
平步青云、遇美得宝、功名速成、青春永驻,这些东西往往
看起来不切实际,却是很多人在潜意识里面最想要的。满足
这种心理需求的东西,也就永远是一大热门,而且往往价格
不菲。

       相当多商品,与其说买的是功效,倒不如说是内心深处
的梦想。成功学、保健品、化妆品莫不如此。别认为理智就
可以抵御此类东西,就连秦始皇、汉武帝和成吉思汗这些千
古人精,还不照样寻求过能够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吗?!现
在社会上还不照样充斥着减肥和美容的“速效药”,各种各样的“速成班”?!商家只是满足现实需求而已,这本身跟
道德无关。

        此种现象在图书和影视作品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武
侠剧,穿越剧,励志文学,传奇故事,更多是在讲述误打误
撞间获得成功,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以及有梦想就能实现,
只不过是模式有些差异罢了。主人公前后处境巨大反差,足
以令“埋单者”热血沸腾,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希望,自己
自然而然就入戏了,在精神世界里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一种精英主义的倾向。从孩
提时代,大家的理想就是长大当一个官员、将军、富翁、明
星、科学家、教授、经理和专家,也只有具备这样的理想,
别人才会瞧得起。倘若有人从小立志做一名清洁工、服务生
或者保安员,甚至是城管,大伙肯定一直认为此君胸无大志、
形同朽木。然而,目标定的越高,实现起来的难度也就越大,
尤其当这种目标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步骤加以保证的时候更
是如此。希望越高,失望也会越大,当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
巨大落差,感觉实现起来日趋渺茫,很多人就给自己贴上怀才不遇的标签,不加甄别地将问题归结到环境身上,有关人
等带有恭维性质的一些安慰,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这种自
我认识,于是没有太多去反思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而是将
问题统统归结于外界。体制不合理,江湖太险恶,同事嫉贤妒能,世道人心叵测,环境病态,游戏规则缺乏公平,等等,
都是十分常见的抱怨内容。

        人在任何一方面投入精力太多,都会变得专业起来,水
平日有所长。抱怨也不例外,经过循环往复的实战演练,一
个非常独特和严密的理论系统就逐渐成型,以至于很难听进
不同意见,甚至会强大到谁都难以驳倒的地步,非常专业的
愤青也就从此炼成了。做到自成体系和自圆其说,在大多数
人眼里不是什么坏事,但关键是看用在了什么方面。如果能
够在行业把控、专业技能、资源储备领域达到这种程度,并
且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你在职场当中的竞争力自然
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这样一来就可以努力在现有平台上
寻求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内部发展受限,
也可以在外部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常言道沙不埋金,但前
提是你的确属于货真价实的金子,而非貌似金子的废铜。

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当你在某一方面投入
过多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投入。在抱怨方面花
的精力多了,一方面的危害是还真以为自己是怀才不遇,越
来越难意识到自身能力缺陷、努力程度不够、资源积累欠缺,
另一方面的危害是时间都被抱怨所挤占,能够用在实战历练
以及结构优化方面的精力少之又少。时间一长,这些都无可
避免地会转化成恶性循环。上帝是非常公正的,绝不会偏向
任何人,无论你在干什么,她赋予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好钢应当用在刀刃上。

       我们自己或者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一种经历
——曾经遇到过一些非常好的机会,但由于自己能力结构上
存在瑕疵,最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从身边溜走。书到用时方恨少,能力和资源的储备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我们
能够将更多时间用在脚踏实的历练之上,注重工作中每一个
细节的把握,并使之不断系统化和去升级,日久天长自己的
储备就会具备相当的质感和厚重感,把握一些机会的能力也
自然会强很多,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时方恨少,能力和资源的储备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我们
能够将更多时间用在脚踏实的历练之上,注重工作中每一个
细节的把握,并使之不断系统化和去升级,日久天长自己的
储备就会具备相当的质感和厚重感,把握一些机会的能力也
自然会强很多,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也许有人会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在职场当中,社会背
景、裙带关系、经济实力、办公室政治,越来越决定着一个
人的发展,真正靠自身实力,很难脱颖而出,自己是十分典
型的草根,无论怎么努力,现实中的前途都非常渺茫。非常
公允地说,在任何社会和时代,上面提到的各种问题都会不
同程度存在着,但在任何社会和时代,我们都能找到很多草根出身的耿直之辈,靠着自己不懈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明
清的官场一片乌烟瘴气,黑暗基本上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还是有王阳明、海瑞、左宗棠这样的性情中人,靠着自身
奋斗,最终身居高位。他们都曾有过长期不得志之经历。晚
清重臣左宗棠,年少时曾屡试不第,但没有仰天长叹,虚耗
光阴,而是转为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竭
尽才华储备之能事。正是这样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与结构优
化,使得他在出佐湘幕之后,能够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机会,
最终建立了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靖平陕甘回变,
成功收复新疆的不世功业。

        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还是可以设想一下。当年类
似于左宗棠这样,少年就立下大志,年轻屡试不第,后又改
投幕僚,总感觉怀才不遇的,肯定不在少数,但能做到像左
公一样建功立业、位极人臣的,却凤毛麟角。这其中原因固
然很多,但左宗棠在数考不中的情况下,并没有太多怨天尤
人,而是将精力更多投入到经世致用之学的研习上,对那些
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
至宝,这些储备无疑对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着极为重要的
影响。

      机会永远属于准备充分之人。无论现在状况如何,都应
当多一份踏踏实实的锻炼,多一份结构合理的储备,少一些
于事无补的抱怨。只有这样,你才能极大提高自己把握机会
的能力,顺势而为,脱颖而出,出人头地。

002——方法论比行动更重要

——方法论比行动更重要
铁律之二: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我们都应当将方法论
的掌握放在首位。解决了方法论的问题,你的行动才会更加
富有成效,职业之路才能更为顺畅。当然,这里的方法论更
多指的是解决各类具体问题过程中所用的手段、思路和模式。

我们做任何事情,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当然重要,但如果

缺乏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方式和方法,失败的概率会成倍提高,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注定只要失败的。缺乏可行方法保
证的理想,容易导致志大才疏,缺乏必要方法保证的目标,
容易变成空洞口号。方法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本
书中所提到的方法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授
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的“渔”。

非常遗憾的是,职场中占相当比例的人,理想和目标一
大堆,如果被问及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就很难说出个甲乙丙
丁,基本上采取摸着石头过河和顺势而为的态度,即使有人
能够说出一点,在可行性和系统性方面都强差人意。如果将
事情分成各种类型去关注,我们很容易发现其中都是有规律
可循的,而这些规律又可以用一系列方式和方法来加以保证。
即令貌似神妙的创新,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某方面掌握了
较为系统的方法,不但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而且职业发展
之路也会更加顺畅。

虽然近一百多年来,儒家在我国经历了非常曲折的风雨
历程,绝大多数人对其一些经典著作已经非常陌生,但整个
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依旧深深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比如我们的婚丧嫁娶、社交礼仪、学习方法、做事模式等等。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之时,正值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尽管开
口三代,闭口圣王,实际更大程度上是要恢复西周初年特别
是周公所确定的一些规范。作为周公封地的鲁国,远在东方,
受到政治动荡的冲击较小,周初典籍制度保存的最为完善,当时诸侯各国要想学习正宗的周朝礼仪,必须向鲁国取经。
这也给儒家学说在鲁国产生及其一些基本框架的形成,提供
了逻辑基础。在这种条件下,儒家学说虽然具有大批泽被万
代的精华,但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崇古、模仿和注重知识
而非方法论传授的倾向。自汉武帝将儒学尊为主流意识形态
之后,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强化,儒家的一些理念和做事方
式已经内化到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我们很多人
仍按其中的一些逻辑做事,却未必能意识到这竟跟儒家有关。

不少人认为,我国现在教育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
而非素质教育,但本人认为最大的弊端是方法论教育的缺失。
从幼儿园一直到博士教育,大家注重的是知识和理论体系的传授,方法论特别是可行性较强的创新方法,相对受到了很
大程度的忽视。在汉语体系中,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更多采
用“学富五车”、“强闻博记”、“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宏
儒硕学”之类的词语。也许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不会觉得这
有什么问题。倘若认真细看,就不难发现这些词语基本都指
向知识和记忆力,而非方法论与创新。

毋庸置疑,我们是非常注重教育的一个民族,并常常将
好学和上进联系在一起。不过国人似乎更擅长学习已有的知
识,而不太注重方法论的学习,并利用这些方法去创新。学
来学去,往往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形似而神非。可能
太多的抄袭和山寨版现象跟这个有很大关系。然而真正有所
作为、建功立业、成名成家,靠的是实践与创新。只要是实
践,就很容易发现知识根本就不够用,或者发现以前的知识
压根就用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己已有思维模式,
构建出一整套针对性很强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创造性地开
展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换而言之,方法论的学习和创新,
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我们的未知领域永远大于已经领域,
“生也有涯,而知也有涯”,只有创新无边无际,而方法论
则是连接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与纽带。

毋庸置疑,我们是非常注重教育的一个民族,并常常将
好学和上进联系在一起。不过国人似乎更擅长学习已有的知
识,而不太注重方法论的学习,并利用这些方法去创新。学
来学去,往往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形似而神非。可能
太多的抄袭和山寨版现象跟这个有很大关系。然而真正有所
作为、建功立业、成名成家,靠的是实践与创新。只要是实
践,就很容易发现知识根本就不够用,或者发现以前的知识
压根就用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己已有思维模式,
构建出一整套针对性很强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创造性地开
展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换而言之,方法论的学习和创新,
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我们的未知领域永远大于已经领域,
“生也有涯,而知也有涯”,只有创新无边无际,而方法论
则是连接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与纽带。

        方法论在创新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在此举一个简单的
例子。如果你想在学说上有所创新,能够对后世造成巨大影
响,大致上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选择材料比较丰富的领域
去钻研,比如研究四书五经,或者是明清宫廷政治;其二是
走差异化路线,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领域去努力,比如针对
当年晋商在海内外数十家分支机构的管理运作、与现代欧美
跨国公司运营的比较、及其对当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启发展
开专项研究。前者倾毕生之力,未必能有多大突破,后者则
相对容易取得成果,而且极具现实和历史意义,还是一件利
国利民、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的好事。与此同时,从
其难度和所需付出的时间与辛苦来看,前者往往会数倍于后
者。其实,创新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事情,如果选对了方向,
只要坚持下去,成就还是很容易出来的。这就涉及到了努力
方向的细分和差异化定位,如果创新策划和管理工作做得很
好,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03)——善于打造成功案例体系

铁律之三:在社会认同模式当中,你做过什么,效果如
何,远比你能做什么重要。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最大
限度积累和完善自己的成功案例体系,并做到扬长避短,是
每一个力求上进的职场中人,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们经常能够见到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学历、经验、成
功案例都只是一种形式,拥有这些东西并不能代表能力,只
有真才实学才是最为重要和核心的东西,其他的并不重要。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一再抱怨社会浮躁,只认形式不认实质,
人才评价体系被严重异化,价值观念本末倒置。

这种说法确实存在一定的道理,学历、经验、职称、成
功案例从本质上来讲,并不能够替代才能本身,人才的评价
应该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现在社会上“带汁诸葛亮”
都多的不得了,不少人虽然拥有大批华丽的标签,却盛名之
下其实难副。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在实践中自然能见
分晓,是骡是马,一遛便知。而且人才通过一系列测评手段,
是可以鉴别出来的。

但您别忘了,能相千里马的,必须是伯乐,绝大多数人还不具备这么高的水平,现实当中遛马的成本也非常高,有
多少企业能够承受得了?!几次短短的见面,并不足以鉴定
一个人才,必须借助于相应的一些硬性的辅助条件。更何况,
在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以成功论英雄的“结果导向型”评
价体系,仍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正是因为如此,注重你
的工作经验和成功案例的评估体系,必将长期存在。现在社
会上普遍存在的人才拿来主义,而不愿花大力气去培养人才
的用人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倾向。同时需要指
出的是,一个人年龄越大,进入社会时间越长,经验和成功
案例在别人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也就越大。

主流认同模式一旦成型,无论是否合理,也不管有多少
不足,我们只有去适应它,而不要幻想它因你而改变,对于
能量极其有限的普罗大众而言,更是这样。在现有注重标签、
经验和成功案例社会认同模式下,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成
为职场达人,必须想方设法构筑丰富而且结构合理的经验体
系,甚至将其用书面材料的形式梳理出来。与口头描述相比,
书面材料在系统性、持久性、备忘性和可查性方面,毕竟有
着非常突出和难以替代的优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多
时候即使对方没有要求我们提供这些东西,但只要你能拿出
来,成功的天平也肯定会向你倾斜。记得当年有一次我出去面试,同去的一个应聘者除了带
着学位证、职称、培训证明这些常规性证件外,还准备了厚
厚的一摞其成功案例的总结性材料,显然这是他平时注重总
结的结果,绝非零时拼凑。他不但会口头告诉面试官做过什
么、效果如何、还有一大堆详尽的文字材料来辅助证明,实
际上相当于为自己制作了几个更有说服力的个性化“证件”。
这种应聘方式能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其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也许有的朋友根本没有经验,更谈不上什么成功案例。
其实这样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朝着这个
方向努力,勤劳和智慧可以弥补很多东西,只要开动脑筋、
脚踏实地去做一些事情,成功案例总会有一些的,当这些越
来越厚重的时候,你的身价也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此坚持
下去,儿时的宏伟理想,亦将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还有很多人,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很难有机会积累到
高含金量的经验与成功案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扬长
避短、突破限制,为自己积累到能被社会所认可的成功案例,使能力得以证明,并突破职业生涯方面的瓶颈,争得远大而
又广阔的前程。在这个问题上,自然是蛇有蛇道、猫有猫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这里介绍一种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譬如你处于销售助理位置,从岗位职责上,基本上不太可能
拥有区域销售和中高层管理的实战经验。但如果用心的话,
还是能够观察到许许多多非常鲜活的案例和细节,在此基础
上你可以一点一滴地去思考和消化,找出其中的原理、规律
及其发展趋势,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当然不要
忘记将此转化成文字材料。日久天长,终于所得。几年之后,
你凭着这些沉淀去应聘销售经理或者行政经理的位置,尽管
缺乏直接相关的历练,还是有较强竞争力的,成功转型的可
能也就大大提高。

这里还派生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已经在 A 部门有了
很好的历练和积累,倘若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势必要 B 部
门和 C 部门的相关工作经验,但老板和管理者,出于管理安
全性或者消除潜在威胁的考虑,根本就不给你轮岗机会。遇
到此类情况怎么办?!其实这也照样可以采取“暗中关注”、
“偷师学艺”、“提炼深挖”的 12 字方针,来加以化解。通
过这些方式,使得自己经验和成功案例体系得到一次又一次
升级,结构得到一次又一次优化,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笑
傲职场江湖。

也许这个道理还可以翻译成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在社会
主流的人才评价体系当中,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你能做什么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过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效,用什
么能够证明。这是一个比较残酷,但又非常现实的规则。有
太多的原本才华横溢之士,由于未能很好适应这一规则,逐
渐泯然众人矣,给自己人生留下无边遗憾。

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难以适应这种模式,如果你能够有意
识、有目的并非常自觉地去按照此种方式去积累和沉淀,且
不断优化其中的结构,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就会月有所进,
较为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脱颖而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最终
也能为自己和社会提交一份浓墨重彩的职场答卷。

(004)——画地为牢与坐以待毙

(004)
——画地为牢与坐以待毙

(004)
——画地为牢与坐以待毙
铁律之四:勤奋与进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将自
己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老板给限定的二亩三分地中,而
不去关注相邻领域,即使你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也很难换
来升职机会,甚至组织内部一有风吹草动,你还会被淘汰出
局。

成功是靠勤奋换来的,但勤奋并不会直接导致成功。在
现代社会经济中,组织规模越大分工也就越细,每个岗位的
职责相对而言也就越简单,而基层岗位更是如此。譬如在现
代化大生产中,制鞋厂工人,有人专门沾鞋垫,有人专门装
拉链,有人专门钉鞋跟,即使你在这些岗位上再努力、再专
业、生产效率再高,也顶多比别人多拿些奖金或者计件费,
最终还是不能独立造出一只完整的鞋。再如,在很多企业的
市场部当中,分工也特别细,有人专门写软文,有人专门联
系媒介,有人专门负责活动执行,有人专门搜集市场信息,
有人专门制作企业内刊,而且工作往往还都非常饱和。

成功是靠勤奋换来的,但勤奋并不会直接导致成功。在
现代社会经济中,组织规模越大分工也就越细,每个岗位的
职责相对而言也就越简单,而基层岗位更是如此。譬如在现
代化大生产中,制鞋厂工人,有人专门沾鞋垫,有人专门装
拉链,有人专门钉鞋跟,即使你在这些岗位上再努力、再专
业、生产效率再高,也顶多比别人多拿些奖金或者计件费,
最终还是不能独立造出一只完整的鞋。再如,在很多企业的
市场部当中,分工也特别细,有人专门写软文,有人专门联
系媒介,有人专门负责活动执行,有人专门搜集市场信息,
有人专门制作企业内刊,而且工作往往还都非常饱和。

H 君,在某家国内非常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市场部任职,
已经有 8 年多的时间了。他一直负责新闻稿撰写、内刊制作
和对外媒介联系的工作。在他刚加入这家公司的时候,月薪只有 1500 元,加班赶稿更是家常便饭。我看过他很多稿件
和所制作的杂志,其质量即使放在一些专门的平面媒体当中,
也可算得上中上水平。这位朋友属于典型的老实人,这么多
年来领导经常给他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但从未让他涉足市
场部的其他工作,他个人也希望在现有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工
作,从而得到公司认可,换取涨薪和升职机会。但直到 2007
年,他的待遇水平都没有丝毫改变,2008 年月薪才勉强超过
2000 元,年终发 10000 多元的奖金。2009 年,公司得到了
更为迅速的发展,为了安慰他,将 H 君“提拔”成了媒介主
管,全年收入达到了 5 万元,但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完全的
光杆司令。

2010 年,公司市场部进行重大调整,不但大幅扩编,新
增了不少管理岗位,还对部分人员进行了调整,其中就有媒
介经理一职,岗位职责完全和 H 现有情况相同,在他自己看
来,这么多年兢兢业业的坚持,没有白费,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公司的计划是将
他扫地出门,通过猎头公司出年薪 15~20 万的待遇从同行空
降高手担当此职,前前后后找了大半年的时间。但人算不如
天算,千寻万选,没有一个人比 H 更为合适,空降之事只好
作罢。尽管这位朋友最终得以留任,但职位和待遇原封不动。

我接触过 H 君好多次,很多事情也就慢慢了解了,既为
他可惜又为他可悲。从岗位的专业化程度来讲,他已经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平,许多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专业水
准上还是很有收获的。但他在大公司的市场部呆了 8 年多的
时间,竟然除了企业新闻通稿和办杂志之外,价格、促销、
品牌、渠道、终端、路演、广告,以及媒体和本行业整体状
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少到令人大跌眼镜的地步。当然在很多
时候,站在公司的角度,希望大多数员工能够这样,专业的
人专注专业的事,不要牵涉太多东西,你所有的一切都纳入
公司的战略轨道,老板或领导很有安全感。但站在个人发展角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公司
没有给过你任何轮岗锻炼的机会,自己将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到领导给划定的那很狭窄的一块儿,对市场部其他一些模块
的东西缺乏基本性了解。如此一来,无论在公司市场部之内,
还是在社会上市场类相关岗位,由于相关储备严重不足,结
构十分不合理,他都很难有效适应要求,个人发展前途受到
极大限制。事实上,他除了能够从事现有事务,以及可以做
媒介经理之外,在组织内外都难以应聘到职位和待遇都比较
不错的工作。这也是多年以来他不得不在一线城市忍受低薪,
难以跳槽,难以在内部获得好的发展机会之原因。尽管在现
有岗位上几乎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程度,希望
借忠孝来获得高薪和升职机会,令人愤然的是,他的努力非
但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连现有岗位都差点没有保住。出现这种情况,这家企业对员工缺乏责任心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 H 还是要为自己的遭遇负主要责任。

       “将人用残废”,是时下很多企业秘而不宣的一个用人
策略。在公司设定的岗位上,老板给你配备了匹配程度很高
的拐杖和轮椅,自己可以将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一旦离开
现有平台,失去义具,你将什么都不是,基本是废人一个。
倘若变成“废人”,你的发展前途就完全掌握在老板手里。
他让你发展到很高的位置,就会不断辅导和提醒你,给你其他方面的很多锻炼机会。如果他只把你定位在“螺丝钉”的
角色上,而你又非常配合地只关注自己那二亩三分地,你再
勤奋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从企业管理的纯技术角度来讲,采取“打断一条腿”用
人的方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具有安全感,非常符合公司
理性。对于个人而言,一旦遭遇这种情况,问题就相当严重,
必须想方设法打破此类束缚,使自己在某一领域全面发展,
以确保将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受制于某
个公司或个人。

在职业生涯当中,有相当多的人才就是这样被埋没掉的,
而自己还浑然不觉。当然,出现“将人用残废”的情况要区
别对待,有的确实是企业有目的有意识的这么做,有的在主
观上并不存在此种意图,只是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结果。从
个人发展角度来讲,无论企业在主观上的意图是否存在,并
不重要,重要的是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社会运行体系当中,
很多事情也不要太多的用道德准则来评判。在不涉及利害关
系之时,大多数人还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一旦涉及到利害关
系,人总会不同程度倾向于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行事,而公司
在本质上也只是一种人格化的组织而已。在职场当中,关键
的还是自己要为自己负责,自己的利益要自己去争取。

(005)——要练手机会还是要浮名

铁律之五:在实践性较强的领域,能否获得数量众多、
结构合理的练手机会,对于能力发展和专业素养提升,有着
极为重要的意义。倘若这样的机会争取不到、一再错过或者
被封锁,即使你再有潜力,三五年下来,自己的前途也基本
被废掉。

不少人非常羡慕医生这类职业,靠技术吃饭,收入高,
受社会尊重,越老越香,特别是外科手术大夫。事实上,医
生是非常典型、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职业,在一些大医院,很
多声名斐然的医生,年龄也并不是很大,这在相当程度上得
益于密集的临床实践机会。如果缺乏数以百计的锻炼机会,
即使到了耄耋之年,其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从总体来说,
乡镇医生的水平难以比上县城医院,县城医院的水平难以比
上省级医院。重点医科大学毕业的同班同学,学生时代水平
不相上下,一个在县城医院,一个省级医院,十年之后,医
术上的差异就会凸现出来,往往是省级医院的技术要高很多,
可能早已成为专家,原因就在于后者见多识广,动手机会丰
富。

动手、见识和交流机会的多少,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
一个医生能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来讲,
最为关键是能否获得数量众多和结构合理的锻炼机会。医院
的规模和等级对这个因素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

譬如,虽然医院平台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但你个人
却许多年来一直被安排在工作内容简单、而且重复性很强的
岗位上,本来拥有很好的潜质,还是缺乏必要的锻炼机会,
最终也难以成长为专家,达到理想的高度。这其中当然也不
排除遭遇到某些人士故意封锁之可能。类似的情况在律师、
会计、咨询、管理、广告、研发、销售、创意等行当,都普
遍存在,希望能给人在囧途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动手、见识和交流机会的多少,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
一个医生能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来讲,
最为关键是能否获得数量众多和结构合理的锻炼机会。医院
的规模和等级对这个因素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
譬如,虽然医院平台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但你个人

却许多年来一直被安排在工作内容简单、而且重复性很强的
岗位上,本来拥有很好的潜质,还是缺乏必要的锻炼机会,
最终也难以成长为专家,达到理想的高度。这其中当然也不
排除遭遇到某些人士故意封锁之可能。类似的情况在律师、
会计、咨询、管理、广告、研发、销售、创意等行当,都普
遍存在,希望能给人在囧途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C 女士,典型的“80 后”,2005 年从北京某名牌大学毕
业,顺利应聘到了一家非常有实力的行业媒体,从事采编一
体化工作。行业媒体和大众媒体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行业
专注性非常强,可以利凭借此类平台,见多识广,在十多年
时间里成长为具有一定实力的行业专家。小姑娘刚刚进入社
会,意气风发,颇有大干一番的冲动,想利用自己的才智与
汗水,实现出人头地之梦想。然而没想到的是,她的顶头上
司,某版面主编,始终不给他参加行业会议、到企业出差、
接触有关专家的机会,五年多来将其束缚在办公室里。某次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会议,由于时间急迫,再加上 C 自己
非常想去,又担心上司还不给机会,就先斩后奏,买了飞机
票,准备飞往沿海城市。在打车去往机场的路上,她给领导
打电话通报了情况,还说了很多好话。那个主编非常生气,
以非常强硬的态度,勒令小姑娘立马返回。

那个主编不光对这个小姑娘如此,对其他下属也采取同
样的态度,对于比较好的机会和资源,完全自己掌握。搞得
C 女士非常郁闷,数年下来,基本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行业,
专家和广告资源没有多少积累,自己完全被限制在一个螺丝
钉的角色上。很多时候她也打算换一份工作,但一方面所在
媒体的待遇还比较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没有多少积累,出
去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来来回回面试了好多次,后来只好
作罢。

现实当中,在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很多人由于种种原
因,于现有的框架下,难以获得很好的锻炼机会。倘若真的
不幸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寻求突破。
第一、暗下苦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想方设法增加目击
机会,提高自己的见识和能力,犹如《天龙八部》当中的扫
帚僧,和清华大学的馒头僧。第二、通过同学、亲友、媒体、
网络等各种途径,最大限度搜集自己所属领域的专业图书、
论文、音像材料和研讨会资料,并采用现代通讯手段,与相

关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先从知识上充实自己,然后在此基础
上再争取相应的实战机会。第三、通过跳槽,更换一个平台,
寻求更多的锻炼机会,或者借以优化自己的历练结构,最后
实现惊人一跃。当年韩信从项羽集团跳槽到刘邦集团,寻求
更好的锻炼和成长机会是至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人挪活,
树挪死”,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这个理。第四、毛遂自荐,
主动找关键人物沟通,增进了解,深化感情,努力从现有平
台上争取到更多、更好的机会。第五、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
可以走自建平台的路子,以兼职和创业的方式,大大提升历
练机会,向自己的理想状态挺进。

当然,无论选择哪条道路,事先都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
的策划思路。比如,你大致上要从哪个方向发展;要成为此
领域的优秀人才,都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结构和积累;要采
取怎样较为现实的渠道和方法,才能接触到这些方面的机会;
如果短期缺乏直接接触之可能,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起到替代
性效果,或者可以暂时迂回。一旦将上述诸多框架性问题都
考虑清楚了,执行力就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了,一点一滴去落
实,也不用太着急,坚持上几年,局面就慢慢打开了。

人才的迅速成长,风云际会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多
需要个人努力争取,想方设法寻求突破。在现实当中,确实
存在个人缺乏自主意识,稀里糊涂地获得大量锻炼机会,得
以快速成长,年龄虽然并不算大,就已经成为专家的情况。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机会非经自己积极主动努力争取,
而不能获得。对于另外一些人,即使努力争取,人家也未必
会给你机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要想真正出人头地,
个人目标明确,排除万难争取,努力优化结构,是极其重要
的,甚至还需要具备一点狼性。否则,你的潜质永远只能是
潜质,转化不成真真切切的现实。

(006)——人生就是要攀龙附凤

(006)——人生就是要攀龙附凤
铁律之六:婚姻不仅是两个人感情的结合,同时也意味
着两家社会资源的整合。与社会资源状况良好的伴侣结婚,无疑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大契机。虽然一个人的发展最终还
是要靠自己,但扩充和优化人脉资源毕竟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不少朋友拥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希望人生价值之实现,
完全建立在自己努力奋斗的基础上,不想掺杂太多家庭背景
和裙带关系之类的因素,特别不愿意通过婚姻关系来提升自
己社会和经济地位,或者赢得更好职业发展机会。其实,二
者在逻辑上并不存在相互排斥的关系。如果通过婚姻,在得
到自己心爱之人的同时,也得了对方良好的社会资源网络,
能够大大促进自己事业发展,何乐而不为?!

有一种并不被人们所广泛认可的提法。说人的一生中有
四大改变命运的机会,分别是出身、升学、就业、婚姻。换
一个角度来说,能不能获得良好的个人发展,这四个因素都
极为重要。出身是和“拼爹游戏”联系在一起的,你父母自
身积累了非常好的资源,或者七大姑八大姨有钱有势,愿意
帮你,个人发展自然锦上添花。比较典型的就有康熙和小布
什,康熙大帝所缔造的丰功伟绩,最主要还是来源于个人努
力,但倘若出身贫寒农家,在当时那个年代,靠自身能力能
够做到都统和巡抚,已经相当不易,不世英主想都甭想。而
小布什最终能够当上美国总统,跟显赫的家族背景,以及老
布什的影响力,不能不说有着很大关系。尽管本人并不赞同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血统论观点,但
也不能不承认一个非常基本的事实,古今中外,家庭背景良
好之人,最终成为社会精英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或者说,在社会精英当中,出身在富足、官宦之家和书香门
第的比例相当高。

升学和就业,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更是毋庸置疑,也得
到了主流社会普遍认可。省级重点高中考入一流院校的比例,
无疑远高于普通学校。哈佛、牛津、清华、北大、科大的毕
业生,日后发展状况整体上肯定好于师专类院校的毕业生。
与此同时,从重点学校毕业,还可以为自己积累质量较高的
人脉资源。“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同样为就业影响命
运做了很好的注脚。

在很多人意识当中,女性通过婚姻改变命运,无可厚非,
如果男人将婚姻或者裙带关系作为改变命运的筹码,是一件
不太光彩的事情,是没有本事的一种表现。实际上,这种看
法似是而非,建立彪炳千秋功业的卫青和霍去病,就是由于
卫子夫受宠于汉武帝刘彻而开始发迹的。诸葛亮娶丑女黄月
英,除了佩服其是才女之外,看中黄家在荆州的绝佳社会资
源,也是至为重要的因素。诗仙李白,前后两任妻子,其祖
父都担任过大唐宰相,我们很难排除李大诗人有通过婚姻改
变命运的想法。

古往今来,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家族,之所以能够经
久不衰,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婚姻上门当户对式的“强强联
合”。通过显贵之间的相互通婚,使家族的人脉资源不断得
到扩充和优化。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被称为“宰相村”。

闻喜裴家自秦汉,历魏晋,至隋唐,一直兴隆到五代时期。
据《裴氏世谱》统计,该家族在我国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
59 人,大将军 59 人,中书侍郎 14 人,尚书 55 人,侍郎 44
人,常侍 11 人,御史 10 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
人,刺史 211 人,太守 77 人;封爵者公 89 人,侯 33 人,
伯爵 11 人,子 18 人,男 13 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裴家
与皇室联姻者皇后 3 人,太子妃 4 人,王妃 2 人,驸马 21
人,公主 20 人。其家族久盛不衰的秘诀由此可见一斑。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婚姻应该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把
婚姻当作工具是不道德的,男人攀高枝,凤凰男遭遇到孔雀
女,会处处受气。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谁说草根男子和
出身富贵之家的女性之间就不会产生感情呢,另外绝大多数
爱情还不是日久生情,慢慢培养起来的结果?!难道优秀男
子,娶一个出身和其他方面都非常普通的老婆,就一定不会
受气吗?!

在我们现实生活耳闻目见的案例中,就有很多山沟里出
来的穷小子,通过攀龙附凤,使事业发展搭上了顺风车,最
终达到令人仰慕的高度。本人家乡深山沟里的一个农家子弟,
基本上是九代穷,他自己脑瓜聪明,很善于读书,父母虽然
目不识丁,但有着十分强烈的翻身愿望,将改变家族命运的

           希望寄托在这位老哥身上。他在 1980 年代中期大学毕业,
分配到了某著名煤炭生产基地矿务局工作。由于仪表堂堂,
为人踏实,聪明能干,且那个时代本科毕业生炙手可热,备
受局领导青睐,私下往来的次数也大大增加。正好该领导有
个女儿,与老哥年龄相仿,两人日久生情,终成眷属。自此,
这位老乡不但一下获得了质量上乘、结构合理的人脉资源,
还能不时受到老丈人悉心指点,再加上自己聪明能干,在职
场上的发展也就突飞猛进。那位局领导集上司、岳父、导师
三重身份于一身,成为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贵人。2000 年前
后,这位当年山沟里的穷小子就成功发展成为某央企在当地
分公司的常务副总,前几年又调往总部担任副总。

职业生涯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最基础最重要还是要
靠能力和奋斗去换取。倘若缺乏这些东西,光靠婚姻结盟,
可能会活得舒服一些,发展顺利一点,但往往很难发展到比
较理想的高度。通过婚姻关系,与背景良好的家族结盟,对
于你职业发展,既可以雪中送炭,又可以锦上添花。

社会上有种说法,没有结婚的女人都前途无量,意思大
抵就是,丑小鸭都存在与豪门结亲而得以一步登天的可能。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男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名女老乡,
有句非常经典的口头禅,“嫁的晚,未必嫁的差”。各方面都

非常普通,成为剩女的她,多少年一直不找对象,以特立独
行的姿态践行着自己的名言,最后终于嫁给某位钻石王老五,
成功跻身于上流社会。如果你是一名少年才俊,想让自己发
展到令人艳羡的高度,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婚姻结盟途径,站
在比别人更高的起点上,朝着魂牵梦绕的珠峰挺进。

(007)
——警惕垃圾工作和陷阱工作

铁律之七:不管由于何种原因,垃圾和陷阱工作做多了,
你在别人眼里也会渐渐地垃圾起来,自身价值也会被严重低
估。在职场当中,要尽量不要被人利用去做这些事情,如果
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避免,可能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绝大多数公司,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垃圾工作和陷阱工
作。它们或者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干得再多再久也积累不
到任何经验和客户资源,与职业发展没有多少益处;或者是
期间存在着不少陷阱,无论你干好干坏,都对自己非常不利,
要不你能力再强,干好的可能性都非常低。前一类工作,比
如发放传单、送餐饮外卖、家政保洁,还包括公司里各种打
杂性质的岗位。后一类工作,诸如领导表面上重用你,实际是安排你充当办公室斗争的炮灰,或者是让你扮演处理棘手
问题探路石的角色,一般情况肯定是九死一生。

薛仁贵,是民间评书演义中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唐
太宗东征高丽的过程中,由于张士贵嫉贤妒能,就一度扮演
过火头军的角色,后又被安排探地穴,这就是两项比较典型
的垃圾和陷阱工作。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薛仁贵一直充当火
头军,哪里会有效命沙场和建功立业的机会,所谓的探地穴
根本就是有人想置他于死地。

经常有不少公司表面上求贤若渴,高薪空降销售总监,
实际上其职责也就是改造销售组织,大面积清洗部门老员工。
这种情况往往有两种结果,其一是清洗目的没有达到,激起
了太强烈的反应,部门团队有随时彻底崩溃之可能,公司为
了整体利益,把“罪状”全部推到空降兵身上,说其能力不
足,名不副实,勒令走人;其二是清洗目的虽然达到了,空
降者也得罪了太多人,侵犯了一些派系的利益,公司为了安
抚派系中的核心人物,最终也会被牺牲掉,就如武则天手下
那些“酷吏”。

站在公司或者领导角度来讲,也许并不是特别跟某个人
过不去,组织里确实有很多垃圾和陷阱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差别只在于由谁来担当其中的角色,谁更适合当枪使。因此
一旦遭遇这种情况,不要太多抱怨,不要把责任推到领导身
上,认为人家太不厚道,而更需要从自身认真进行反省,为
什么不是别人,偏偏是自己。人们从事垃圾和陷阱工作,往往有很多种原因。其一是
没心没肺,缺乏相关意识;其二是能力严重欠缺,不敢接受
挑战;其三是缺乏必要经验,误判形势,被一些表面的东西
所误导,一些职场新人往往会犯此错误;其四是虽然自己知
道其中利害关系,但受制于人,身不由己,比如你刚到新的
环境,被领导安排去碰某些敏感关系。一旦你经手了不少垃
圾和陷阱工作,不但不会为自己积累到什么经验和资源,还
可能在履历上增添很多失败案例。事后你可以找一万种理由
来解释当时的情况,但是又有多少人会顾及和相信呢?!只
要此类事情做得多了,大家只会由果推因,直接断定你能力
有缺陷,华而不实,实践能力太差劲。长此以往,无论你之
前有多优秀,潜质如何好,都慢慢会被人贴上“垃圾”的标
签,打入另册。在相关领导的评判体系中,价值非但体现不
出来,甚至还会被列为负值。你可以四处喊冤,然而现实非
常残酷,又能有多少人能像包文正与狄仁杰那样明察秋毫?!
即便是人家有那个能耐,也懒得理你。

也许由于种种原因,你不幸从事了垃圾和陷阱工作。这
时就要明确一点,此类工作不是长久之计,可能在两到三年
的时间内,尚可作为一种过渡和体验。但时间一长,肯定会
成为影响自己职业发展的硬伤,甚至导致前途尽毁,必须想
办法加以改变。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规避和破解垃
圾与陷阱工作带来的危害,逐步摆脱被边缘化的境地,可以
从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增强自信,树立远大志向,在选择工作过程中,尽可能
选择那些能够积累经验附加值较高、且可以积累相关资源的
岗位,为自己获得进一步发展准备条件。比如,在一个商贸
企业中,送货人员要比内勤助理更容易沉淀资源,客服人员
比发单员更方便积累经验。工业品领域公司的销售人员,日
后自立门户并获得成功的概率更高。在中小企业有 3~5 年良
好工作经验的人士,更加适合创业。

在选择新的岗位或者跳槽之前,一定要对意向平台,做
一个全面与系统的评估。比如行业发展前景,现有竞争格局,
项目自身可行性和发展阶段,平台以往运行状态及所存在的
问题,相关负责人经营思路和管理风格,该职位在整个组织
中所要扮演的角色,等等。譬如享有盛誉的某特大企业正在
上马一个新项目,正在四处招兵买马,开出的条件都很优厚,

对于处于职业瓶颈期的一些精英来说,无论从职位还是待遇
考虑,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你去之前起码应该对项目负
责人的框架性经营思路,以及他们的资源匹配条件,做一个
较为全面的评估,判断其发展前景。如果其中存在非常明显
的硬伤,真正运行起来肯定会异常艰难曲折,你跳过去恐怕
也呆不了多久,白白的为自己增添了失败案例。

那些已经深陷其中的人士,也一定要冷静。首先明确自
己要从什么方向寻求突破,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优势、不足和差距都在哪里,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怎样的方式
和路径来弥补缺憾,当各种准备工作已经相对停当的情况,
就要毫无犹豫地选择快速离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特
别是对于陷阱工作而言,更应该如此。比如你现在是一家中
等规模民营企业的行政助理,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干了整整三
年时间,由于个人以外的原因没有任何升职之可能,就应该
为自己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规划,利用半年到一年时间做
准备,选择快速离开。当然,假如三年来时间已经做了非常
充分的准备,那你随时都可以离开。

(008)
——自我挑战事业才会更精彩

(008)
——自我挑战事业才会更精彩
铁律之八:要敢于接受适度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挑战。
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将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处理,你才能
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能力和职位才有可能快速成长,达到
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真正做到年轻有为,并实现财富梦想。

在职场当中,无论你如何计划、积累和储备,总会有很多事情超出你现有的经验和能力范围。遇到这种情况,是勇
于接受挑战,还是直接选择放弃,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
个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造成伤害。
倘若你接受挑战之后,连续做砸了三件事情,别人就会认为
你不太稳重、非常浮躁,承担不了重任。假如你四平八稳,
不愿接受挑战,连续推辞了三四次,也会给人留下过分保守、
不敢承担责任的印象,以后的锻炼机会可能再也没有你的份
儿了。假使你老是存在这种的心态,不敢接受任何挑战,此
生注定是非常平庸的,不但难有发展空间,而且可能随时丢
掉饭碗。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挑战的征途,只有历经
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越在风险中磨炼,生命才越
可能精彩。

        面对摆在面前的挑战,我们要视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态
度。假使虽然超出自己现有能力范围,但通过努力,多想一
些办法,还是有可能做成的,就应该接受这个挑战,这对于
增加锻炼机会、丰富经历和提高能力,有着非常大帮助。如
果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无论怎样都是以卵击石,毫无成
功可能,就应该想方设法避开,不要为自己平白增加失败案
例。

朋友 J,多年前曾在一家行业报社工作。有一回,部门

领导让他以行业协会秘书长的名义,对某重大问题发表评论,
说白了就是给专家代笔。这位朋友刚到报社不久,虽然有很
强的写作能力,但毕竟对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现在要站在
行业制高点上行文,不但要符合秘书长身份,还得顾及国家
产业政策及行业内部各方利益,其难度和挑战性显而易见。
J 仔仔细细想了想,担心这件事情会办砸,就面带难色向领
导推辞,并解释了心中一大堆顾虑。领导先是一声不吭,听
J 将话讲完,然后语重心长地对这位朋友说,此事挑战肯定
是有的,但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社会上混,好的锻
炼机会都不是很多,如果连续拒绝几次,以后人家再有好的
锻炼机会,可能都不会考虑你。如果一直这种心态,无论走
到哪里,最后你都会非常被动地处于边缘化位置。很多机会
别人想争都争不来,如果你直接放弃将来会非常遗憾。这位
朋友在沉思中点了点头,紧咬了一下牙,硬着头皮,把这个
任务接了下来,在一个星期内,四处搜寻资料恶补相关知识,
终于交差。部门领导看了之后,就把稿子留下,没有说什么。
搞得这位朋友心中没底,忐忑不安,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结
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协会秘书长审稿之后相当满意,只
改了两个字,就直接全文刊发。

J 后来遇到我,将这个事例分享之后,总结到,他从中
受到两个很重要的启发。一个是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平时
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关注圈子内的各种情况,如果将自己职业
生涯定位于某个行业,对很多情况的日常性积累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避免在一些挑战面前惊慌失措,“台上一分钟,台
下十年功”,不少东西短期也许很难用得上,但从长期来看,
肯定对你的发展有利,而且这种好处显现出来的周期很长,
大致上是三到五年的时间。另一个是必须敢于接受适度超出
能力范围的挑战,只要这样你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优化
能力结构,实现快速成长,与竞争对手建立有效区隔,将陪
练者不断甩在身后。许多年过去了,这位朋友也慢慢地由当
年的菜鸟成长为专家,他在内心中还是非常感激那个领导的,
能遇到那样的好顶头上司也确实不易。

       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描述了很多职场中人的理想,“钱
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
到手抽筋”。这个说法虽然有些调侃,但也在相当大程度上
反应出了许多上班族的心声。别的暂且不说,在任何平台上,
待遇和级别可能远离责任,身居高位、担任闲职并拿着很优
厚俸禄的,并不难见。但权跟责永远都是对应的,只是对应
程度稍微有些差别而已。权力越大,也意味着自由度越大,
所承受的风险越大,也就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倘若职位赋予的权力很大,但由于你害怕风险,在重要问题上老是不作
为,逐渐地或者失去了权重的意义,或者导致大权旁落,最
后沦为一种摆设,表面上职位和待遇都非常好,但根本算不
上什么“权重”。退一步来讲,即使你长期逃避风险、不作
为,并没有导致权力旁落,能力也会因为缺乏相应的锻炼,
而没有提高或者出现倒退,当你想认真行使权力的时候,会
发现应对能力明显不足,当你没有退路必须做某些事情之时,
摆在面前的已经不再是风险,而是万丈悬崖。

作为普通人,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能够万事如意、
顺风顺水和波澜不惊度过自己的人生。也正是因为在现实当
中,总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而且并不是每一
次都能顺利过关,这样的愿望才显得弥足珍贵。如果事情真
如你所愿,当一份没有风险、没有压力、没有挫折的工作呈
现在眼前之时,你会接受吗?!也许有人说会,并急切地问
这样的工作在哪里。实际上,这种相对“三无”的工作真的
到处都是。几乎所有单位都有辅助部门和辅助岗位,辅助部
门当中的辅助岗位,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工作。比如长年累月
端茶倒水,大公司文印室复印材料,出版社校对文稿,监控
室盯显示器屏幕。如果让你一辈子从事这样的工作,你愿意
吗,我估计绝大多数人还是不太愿意的。然而,终其一生干
类似工作的人非常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未能接

受风险与挑战,哪怕是适度超出能力范围的,最终在职业生
涯中丧失了大量的锻炼和成长机会。

(009)——思路上的先军主义

铁律之九:很多企业的领导都比较好学,在他们的思维
当中,有些方面落后,有些方面超前,而且还会处于动态变
化之中。你比他们超前,会受到批评,你跟不上思路,同样
会受批。这就需要下属储备很多思路,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
表达。

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这些年管理层的变化都非
常大,注重学习和与时俱进,已经内化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
品质。但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个人关注和擅长的方
向都不相同。在领导们的思维结构中,某些方面落后,某些
方面超前,某些方面的意识今天还较为落后,明天就突然超
前,出现这种情况都是非常正常的,而且这种结构实际上是
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当在某方面的理念比领导超前,他不太
认同之时,你受批评是很自然的事情;当领导的很多思路一
再超前,而你又跟不上去的时候,领导当然也会对你大发脾
气,认为你工作敷衍了事,不太上进,甚至可能是愚不可教。

G 先生,2000 年前后从北京某重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
业,现在某央企执掌企划部工作。这位朋友基本算是少年得
志,意气风发,在校期间曾任学生会主席,参加工作之后,
先是在一个省级区域做销售代表,仅仅两年时间,就升任为
大区经理,一年之后又开始全面负责公司新成立的企划部。
也许是由于发展太顺利的缘故,个性也显得比较张扬,他在
公司调度会上,对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总是跟公司领导据理
力争,很多时候甚至会到了面红耳赤的地步。他们部门经常
负责起草一些重要的方案,由于公司缺乏相应模板,所以 G
先生自行创造,选用市场营销策划领域常用的一些范式,并
根据行业和公司实际情况相应做了一些改良。公司老总对他
们所起草的不少方案明显不太满意,很多次在调度会上指责
方案写的太死板、书呆子气、是在抄教科书。这位朋友事后
也在反思,前前后后又找了一些名企的策划方案看,仔细琢
磨、深刻领悟,还是觉得自己跟抄书不搭界,虽然不乏诸多
细节性问题,整体上仍属于合理的规范性范围,事实上这些东西比同行业全球老大的模板更为切合实际,之所以会屡受
指责,是由大领导规范化、模板化的意识不强造成的。

他所在公司的老总,长 G 先生 20 多岁,技术专家出身,
也相当好学,对很多问题有自己非常独到的看法,在他的带
领下,这些年来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经营业绩得到了业
界一致认可。上世纪 90 年代初,还在他担任部门经理的时
候,就一直利用晚上和星期天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到一些高
校去听专家和教授们的讲座,还自修了财务、营销、管理、
品牌和战略等方面的很多课程,有一段时间还专门去研习演
讲技巧。时至今日,这位老总还依旧保留着睡觉之前必看一
个小时书的习惯,持续跟踪一些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动态。
但再好学再优秀的老总也是人,尤其是这种坚持思维独立,
不迷信、不盲从的领导,难免会有某些方面由于自己的理解
与领悟跟别人不同,固执己见。这位老总很多时候都会毫不
客气去批评下属,甚至争来吵去,但总的来说还是很有雅量,
多数事情仅限于工作层面,事后不会太多计较。因此,尽管
在调度会上 G 先生与其争吵过好多次,但许多年来 G 还是一
直牢固地保留着自己的位置,这种现象放在很多外企都难以
想象。

受教育和工作背景影响,G 先生的思维重点放在了渠道

市场上,对大客户市场认同度不高,认为只有渠道才能真正
体现出企业竞争力,而大客户是靠国家赋予的资源去争取,
与企业竞争力无关。但实际上,即使能够利用国家赋予的资
源,圈子内央企也不光你一家,还有很多财大气粗的外企成
天虎视眈眈,如果不去下一番苦功,市场份额还是与你无缘,
优质的销量结构更是想都不用想。

他们公司老总恰恰相反,是一位企业战略高手,不但在
企业重组和品牌整合方面留下了大手笔,而且于大客户开发
方面奇招迭出,并充分利用了国家经济政策、有关行业迅猛
发展结构升级、中资企业集中走向海外所带来的机会,从横
向上最大限度扩充客户数量,在纵向上努力挖掘现有客户潜
力。数年下来,他们公司在国内大型客户开发领域,由原来
的不愠不火,迅速做到了傲视群雄的地步,就连那些国际大
佬们都私下连连佩服。其独创的一些合作模式,引起政府有
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更多的国有企业当中进行推广。而
同行的跨国公司为了应付这种强大的攻势,也不得不放下傲
慢的姿态,在中国市场加强大客户营销和技术服务团队的建
设力度,并将其策略当作新型模式来重点研究。

由于企业老总在大客户开发领域思路的绝对超前,搞得
下属们只有当学生的份儿,被他拉着往前跑。G 先生当然也
不例外,每次开会说到大客户开发领域的事情,思路总是要
比老总慢几拍,方案上的思路整体上老是被老总拖着跑,因
而在此领域也受了领导不少批评。G 先生后来也不断对这个
问题进行思考,但他更是倾向于从老总在国家面前搞政绩工
程,削尖脑袋想到政府部门任职的角度去理解此事。站在独
立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能排除他们公司老总的确有此想法。
但无论主观意图如何,我们都难以抹煞其在大客户开发模式
及市场拓展上创造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不能完全归结于只
是靠央企的独特地位而获得的。

实际上,对于现在公司当中的一些下属而言,你平时不
断学习和思考一些问题,进行相应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
在所属专业领域内,你根本难以预料到领导会在哪些方面思
路超前,在哪些方面思维滞后,无论你思路总是超前,或者
老是滞后于领导,对你自己的发展都不是很有利。要想在职
场上混得可以,我们需要储备大量的资料、思路和人脉,选
择紧随领导思路或者适度超前的时候进行表达,领导会发现
你的思路切合实际,并且悟性很高。通过类似与领导之间思维的“零距离对接”,你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010)——跳槽与风险管理

——跳槽与风险管理
铁律之十:对于职业发展而言,跳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
事情。但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对老板和管理团队做一个反
向面试,对其项目状况、商业模式、管理风格、经营思路和
发展前景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估,以最大限度规避职业风险。

现有市场经济环境下,跳槽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
假如被问及新东家什么东西最吸引你之时,答案往往会千差
万别,比较常见的就有企业规模、品牌实力、业绩地位、技
术含量、行业特性、薪酬待遇、发展机会、职业体面等原因。
其实,以上因素固然重要,但站在个人角度,更为关键的却
是能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倘若表面看起来非常光鲜
的一份工作,过去之后不到一年就得走人,肯定并不是你自
己所要的结果。为了有效提高跳槽质量,并出于职业生涯发
展安全方面的考虑,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对新平台老板和管
理团队进行反向面试,对项目运行情况、发展前景和岗位角
色做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估,防止自己掉入陷阱当中,从一个
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F先生,刚毕业之时在某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由于缺
乏必要的职场经验和意识,发展不太顺利,内心压抑茫然,
前途上看不到什么光明。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正
好有家在国内声名斐然的企业上马了新项目,大肆招兵买马,
特别是营销人员。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实力、品牌、待遇、
职位、发展空间都很好,各种光环耀眼夺目,F当年属于“相
信品牌的力量”之菜鸟,也没有想太多问题,就踌躇满志跳
了过去,想象中自己仿佛就是当年朱元璋麾下开疆拓土的大
将。

随着时间延续,隐藏在光环背后的真实情况慢慢显露了
出来。F所去的企业,在核心业务方面,确实牛气冲天,但
班子中人缺乏新项目运作经验,按照成熟品牌的思路经营,
框架当中想当然的成份太多,造成产品在市场上曲高和寡。
原来数十号销售人员,天天在市场上拼命开拓,一年下来都
未见多少效果。大伙遇到的情况差不多,招商之时过程中,
由于公司名头很响,对方一般都很感兴趣,但经过一番市场
调研后,往往再无音信。F先生在那里呆了十个多月的时间,
自始至终努力去跑,希望能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换来奇迹,
前前后后接触了几百个客户,最终情况都大同小异。几个主要领导天天逼着要业绩要销量,最初说话还稍微客气一些,
慢慢什么极端话都讲。F和他部门的同事,每天早晨起来都
斗志昂扬地去争取客户,到了晚上就情绪低落,受批挨骂更
是家常便饭。日子一长,从市场中反馈回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了几
个问题上,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品定位出现了重大失误。F
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与主要领导进行过多次沟通,并提出一
些可行性较强的合理化建议。虽然领导有些时候也表示认可,
但木已成舟,短期内进行大幅调整也不太现实,所能做到的
也只有向员工施加压力。F 先生到了最后,还是远未完成任
务,懊悔、沮丧、愤恨、茫然、不服,在千般情绪、万般感
触当中,在还未找好下家,且囊中十分羞涩的情况下,被迫
离开。那时候,F 到了人生中的一个低谷,像大海里的枯叶,
不知道会漂向何方,不知道前方还会什么更糟的事情在等着
自己。但这个经历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从那以后,经过
一系列非常痛苦的反思,职场意识慢慢地系统和成熟了起来。
之后无论到哪里去面试,都要尽通过各种渠道尽最大努力对
项目以及岗位做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评估,甚至按照自己
设定的框架对有关负责人员、管理人员或者老板做一个反向
面试。几年下来,尽管他的职业经历还发生了很多曲折,但
也规避掉了不少大的陷阱,后续发展情况也往往证明他的判
断是正确的。

朋友 M,在一家明星级企业担任销售代表,每年都能上
公司销售龙虎榜,期间也换过几个区域,都干得相当不错。
数年时间下来,能力自然突飞猛进,专业结构也大为优化,
实际上基本上已经达到胜任大区经理的水平。遗憾的是,公
司已经进入发展成熟期,能够提供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这
位朋友又属于上进之人,对此不甚满意,转而从外面寻找适
合自己的平台。正好深圳相关行业的一家公司刚刚起步,求
贤若渴,从社会上空降营销副总。他跟对方接触之后,大有
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在一片美好的憧憬中决定走马上
任。他去之前还就此事征询过本人。详细了解了一些情况之
后,我劝他最好不要去,去了之后顶多一年就得走人,所答
应的各种待遇根本兑不了现,因为照行业当时状况,还有公

司可供动用的资源,没有任何操作起来之可能。M 以前发展
较顺,又具有典型的销售人员思维,认为靠自己能力,完全
没有问题。

经过半年多时间身临其境的体验,才感觉到根本不是那
么回事儿。其一、大公司的操作模式很难拓展到小企业身上,
自己原有经验难以派上用场;其二、公司提供不了太多的配
套资源,在粮草弹药缺乏的情况下,只能靠销售人员饿着肚
子去肉搏,在此基础上所谓的销售其实就是一种冒险;其三、
所属行业的产品,市场认可度很低,在效用上存在巨大争议,
需要一个漫长的消费者教育过程,但公司实际上只追求短平
快的销量,对其他一切都不太感兴趣;其四、老板在市场运
作上不愿投入,只求产出,寄希望于一些不花钱的奇招妙计。
在这家企业呆了一年多的时间,M 郁闷的不得了,想想自己
也曾是行业内的销售精英人物,现在竟沦到这般地位,毫无
作为,老板十分不满,还得卷铺盖走人。这一番折腾,什么
都没得到,还平白无故添了个失败案例。最后经过系统反思,
他又找到以前的同事们,上下左右疏通,回到原单位继续做
销售代表了。

在事实上,如果一个项目,特别是新项目,存在着明显
的框架性缺陷,或者老板和管理层的思维与市场环境严重脱

节,项目遭受重大挫折,基本上没有任何悬念。假如其它类
型岗位,你可能还要好一些,最起码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
倘若你在这种平台上担当商务运营类职务,充当烈士的可能
性就非常大,而且还可能很快牺牲掉,会给自己职业生涯带
来大的硬伤。我们之所以跳槽,基本上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
展机会。如果做不到这点,神马一切都是浮云,公司的品牌、
实力、知名度,甚至所提供的职位和待遇,皆是迷你心智的
幻象。当然幻象很多时候也能反映本质,注意这里的前提为
“有时”。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公司平台评估领域,同样适
用于对企业特定部门和岗位的评估。

(011)——无中生有式的学习